2022年度大人物

阿龜微氣候

  • 出生年:1998年
  • 現職:阿龜微氣候
  • 關心領域:地方創生、科技農業

阿龜微氣候於2016 年投入農業領域,結合微氣候感測裝置、視覺化儀表板、農務紀錄應用程式與資料分析,發展農業資料科學解決方案。 期望透過環境大數據的分析,為農業找到新的出路。藉此找到氣候變遷下潛伏著的新規則,建立當代的數位農民曆。

深入認識 阿龜微氣候

「阿龜」來自Agri-culture,「微氣候」指的則是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如田區的溫度、日照、土壤含水率、電導度等等,取名為「阿龜微氣候」,就是期望透過環境大數據的分析,為農業找到新的出路。阿龜微氣候於2016年投入農業領域,結合微氣候感測裝置、視覺化儀表板、農務紀錄應用程式與資料分析,發展農業資料科學解決方案。 

團隊成員背景橫跨農業、資訊、管理、傳播,連結資訊與農業社群,親身實踐跨領域創新。團隊至今服務全台近200座農場,曾參與多項農業研究、技術輔導、創新農業推廣相關活動,並榮獲各項獎項與肯定,如2021亞洲農業挑戰賽冠軍、2022年則與花蓮農改場合作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等。期望能透過一己之力,結合各方專家共同為台灣農業努力。

氣候變遷對農業種植造成很大的影響,節節上升的溫度,可能會讓各區域適合種植的作物改變、作物生長期加速、病蟲害增加,甚至影響到各項農務行為的時機。近年越來越多農民反應作物生長進度與往年不同,如:水稻提早孕穗導致錯過最佳施肥時機、影響品質,當各作物的採收日提前,則可能打亂了原先談定的銷售安排、造成儲藏成本上升甚至腐壞。更惱人的是,氣候變遷並非僅是穩定地升溫改變,而是在溫室效應中混雜了大幅度的震盪變化以及極端氣候,這導致農民難以根據經驗掌握趨勢,自然難以因應。 

這樣的問題正適合透過數據分析來解決,透過物聯網感測設備、資料分析技術,結合歷年累積的作物研究,「阿龜微氣候」建立了作物生長期預測模型,每日蒐集田區即時環境數據預測生長期,例如當寒流來襲,各生長階段便會相應延後,農民則可據此判斷農務行為如何相應調整。當種植者都能夠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策,作物品質與產量自然能夠獲得保障。此外,結合歷史、即時以及預報的氣候資料以及作物生理知識,建立即時的逆境警示、作物災害(如裂果、寒害等)警示、產量預測、生長期預測模型, 並且根據生長期預測建議各項農務行為的最佳時機點、根據作物生理指標建立精準灌溉模型等。期望結合更多專業一同投入解決農業難題,藉此找到氣候變遷下潛伏著的新規則,建立當代的數位農民曆,協助農民在氣候變遷下,仍能堅實、微笑地扎根、茁壯。

認識更多未來大人物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