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庭
- 出生年:1990年
-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 現職: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
- 關心領域:弱勢、社會
她培訓街友成為導覽員,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並賺取收入。透過街遊,使原本從未接觸無家者議題的人,能在城市漫步的過程中改變對街友的刻板印象。
她培訓街友成為導覽員,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並賺取收入。透過街遊,使原本從未接觸無家者議題的人,能在城市漫步的過程中改變對街友的刻板印象。
曾擔任遊民外展社工,每日工作之一是處理不斷湧進來的通報:「我們在XX路發現遊民,請前往協助。」到達現場了解後卻發現,大部分人希望把他們把街友趕走而不是協助。「遊民是社會的陰暗面,容易造成治安問題」「髒髒臭臭又好吃懶做不工作才會變遊民」「現在不讀書,以後當街友」⋯⋯很多人有著上面的認知,但當你真的與無家者朝夕相處,會發現他們不過就是一般人。
在芒草心慈善協會擔任街遊計畫執行,培訓街友成為導覽員,透過導覽訴說自己的人生與台北的故事,從門票中賺取收入以自立生活。透過街遊,讓原本沒有機會深入接觸無家者議題的人,能在城市漫步的過程中仔細地聆聽、好好互動。80%參與者在參加街遊導覽後,對艋舺公園改觀。遊客回饋寫道:「原來無家者也有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無家者,只是我們運氣比較好」。
著有《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紀錄一個年輕社工與無家者最淚中帶笑的互動。
許多人從小到大被教育著,街友是不事生產的「廢材」,但他們為什麼會失去家庭、為什麼會躺在那裡、為什麼會變成街友,我們又了解多少?其實失去一切的人生對我們而言,並非遙不可及。芒草心「街遊」專案社工將帶給你第一手心得,打破我們心中認為街友的「咎由自取」。
李佳庭的新書讓社會大眾深入認識街友,希望藉由理解而移除偏見、撕去標籤,也讓大家體會到年輕社工的無奈與辛苦,以及看見街友生活改善時的欣慰......這些,她在馬力歐的節目裡娓娓道來。
「貧窮人的台北」不是只改變貧窮者,而是要大家一起改變,學習從貧窮者身上,看見我們社會真正要改善、改變之處。三年來他們透過訪談紀錄貧窮者的故事,更希望能寫下屬於他們的歷史。
「街友的辛苦是真實的,而眼前通報者的擔憂也是真實的。衝突之下,有沒有第三種可能性?」李佳庭加入培訓街友的專案,讓導覽收入作為他們基本生活,遊客也可看到不一樣的台北,或許是一種良好對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