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鹿港的返鄉青年組成,透過街區掃除的方式,解決家鄉因為觀光而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藉此重新認識鄉土。由在社區空間的藝術展演重新詮釋共同的家鄉。2015年與地方的NPO保鹿運動協會聯合舉辦「今秋藝術節」,在充滿歷史感的空間從事表演藝術活動,讓在地居民對鹿港這個古老的城鎮有了新的想像。
為了成為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藝術節」,推出「公共食堂」讓藝術節團隊用餐可以減少訂便當時產生的廢棄物,共同用餐又可以增加團隊交流;「友善環境店家地圖」讓來訪藝術節的朋友們,可以到有提供內用及非一次性餐具的店家用餐,減少整體環境的垃圾;「剩布計畫」以回收社區內的舊衣物,透過升級再造的方式,生產藝術節的周邊商品,減少多餘的生產。
在節慶結束後,協助參與藝術節計畫的夥伴創業,成立「參先生手作設計」、「勝豐吧」、「禾火食堂」等,這些藝術節萌發的青年創業實例,也鼓勵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尋找創新發展的機會。
第二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活動,未來大人物們展現獨特魅力,活躍在各個領域中。
從義大利藝術節的反思、到返台後「想為家鄉做點事」的想法升起。張敬業與同伴成立鹿港囝仔文化工作室,從撿垃圾、護老屋、找文化最基本做起,自己的家鄉自己來守護。
由一群關注社會議題、民主發展的青年發起,矢志成為台灣第一個以青年作為主體,永續的政策倡議及培力組織。 倡議的議題可以分為兩大主軸,第一為「公共政策青年視角的提出」、第二為「校園民主的推動」讓學生能有權利意識並了解如何與學校溝通。
2019 年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陳爸)驟逝,兒子陳彥翰急促返鄉接棒孩子的書屋董事長暨執行長。目前經營下,以地方支持系統建構為核心,以就學、就業、就醫、就養等四服務面向。嘗試創造下一個時代裡人與人相處,新的可能性-「知本主義」。
是一個透過群眾協作來連結「網傳訊息」與「查核回應」的公民科技專案。這個專案有一個 LINE 聊天機器人全年無休地讓人查詢可疑訊息並自動獲得闢謠回應。從 2016 年底的 g0v 黑客松提案開始至今,此專案累積了 33 萬 LINE 好友,以及 6 萬則的網友回報網傳訊息。
長期關注社會與在地文化議題,跨國婚姻家庭的背景亦是其公共實踐的原動力。大學期間開始投入新住民、新二代議題的倡議。透過《新二代留聲機》粉絲專頁書寫計畫招募更多新二代作家加入生命故事與觀點的分享。並期望成為建立台灣友善社會的力量。
熱愛鯨豚及海洋,由於愛上澎湖的大海,自 2017 年移居澎湖。2020年創立「年年有鰆」品牌,透過寓教於樂的遊程設計以及多元深入的課程安排,讓消費者能學習到永續海鮮以及海洋保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