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衝撞體制、參與倡議,他們是未來大人物。 歡迎加入他們的行列,Becoming Aces!
擔任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及教學長,卻也關心兒童閱讀。確信從醫療角度推廣早期閱讀是刻不容緩的事,創辦「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持續以醫療專業推廣學齡前的親子共讀。至今將親子共讀推廣至台灣各縣市超過60個偏鄉據點、8000個家庭受惠。
石碇青年葉家豪返家後,發現溪流的魚、夜裡的流螢都不見了。為讓環境能永續守護,上班假日有空就回石碇開始撿垃圾,原本都取笑他傻的十八重溪山村的鄰居、青年志工紛紛加入。3年來以螢火蟲為偏鄉點燈的出發點,一步步深耕實踐的故事。
第一個在台灣長期推動月經平權、關注月經權益與月經教育的非營利組織。深耕解決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月經污名化等三大月經問題,透過議題倡議、權益推廣、講座分享、展覽與教育等多元媒介,期待能消除月經問題,打造社會成為月經友善環境。
為一個線上開放海外台灣史資料庫,希望藉由英美等國於百年來對台灣社會、地理、人物所做的情蒐紀錄,提供國際紀錄的材料與視角。透過公開的資料庫平台,讓這些史料重新進入台灣人的視野內。目前已蒐集超過 20 萬筆來自美國國家檔案暨文件署二館與台灣相關之資訊。
是一個透過群眾協作來連結「網傳訊息」與「查核回應」的公民科技專案。這個專案有一個 LINE 聊天機器人全年無休地讓人查詢可疑訊息並自動獲得闢謠回應。從 2016 年底的 g0v 黑客松提案開始至今,此專案累積了 33 萬 LINE 好友,以及 6 萬則的網友回報網傳訊息。
Impact Hub是由各個城市所串連而成的全球網絡,扮演著創新實驗室、企業孵化器和社會創新社群中心等多元角色,更是一個提供會員各種資源、合作機會的獨特生態系統。全球第一個Impact Hub於2005年在倫敦成立,發展至今於全球已有超過100個實體據點,擁有17,000多名會員,全球據點和會員數持續成長中。
八年前為了家業而回鄉,卻意外地踏入教育工作,從工程師變成每年五百多個學生的老師。成立「璞育塾文創園區」在工作之餘陪伴孩子課業與成長的地方。並為差點輟學的孩子籌學費而以自然農法務農,並衍生出地方食農教育和各種體驗課程。
團隊主理人羅婉慈與林建叡,在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就學時,即投入臺南官田大崎里的社造工作。畢業後停留大崎創業,自詡為在地方種藝術的農人「藝農」,把大崎里形塑為體驗聚落,並透由「村是遊戲小島」的意象串連,嘗試以體驗服務設計帶動在地活化。
澎湖群島有全世界分布密度最高的石滬群,卻因海洋資源匱乏、修復匠師凋零問題,石滬逐漸消失中。2017年海生海長的澎湖青年楊馥慈和夥伴曾宥輯返鄉創辦離島出走,以「里海的永續旅遊設計」為出發,整合在地資源推出石滬旅遊服務,並串連地方、培訓漁村長輩擔任解說員,找回自身價值與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