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迫切需要以行動帶來改變,我們則不斷尋找各角落,用具體行動做出改變,並且吸引人們跟隨的年輕人。
108課綱上路後,無論學習與考試都將以素養能力為導向,老師與家長們如臨大敵,紛紛詢問要如何提高素養?其實,持續閱讀無疑是最簡單且有用的方式,不但能提升成績,更能豐富人生。
教育最需要的是人,這次展覽主要訴說人才對於教育改革的重要,而「有人才有教育」這句話透過不同的斷句,呈現不同的議題,但都可看見這些年輕人在偏鄉教育中付出的熱情。
林峻丞正式成立「小草書屋」,長期陪伴三峽地區高風險家庭孩子,地點就在離甘樂文創不到一公里的溪畔旁。這個愛與希望的計畫,背後其實有著動人的故事。
國中一年級的廖芸婕,因為921一場全台大地震,萌生了記者夢;6年後,帶著對戰地記者的憧憬考進政大新聞,4年後順利進入蘋果日報擔任記者的她,卻在24歲那一年毅然決定放下一切…...
Ciwang本不會對原住民身份感到特別,直到離鄉背井到台北唸書,體會到都市與家鄉的差異性,因而對家鄉有了強烈的認同感,投入原住民運動,希望爭取太魯閣族自治…...
全台大缺水,生活拉緊報,但可別讓身心也跟著缺水。不妨藉由參與活動,讓善意滋潤你的身心靈。
在日常加上一點活動調味、一些新的火花,品嘗一下蹦出新滋味的生活。
One-Forty 發起全台第一場東南亞移工和台灣樂團合演音樂節「混(Mix)音樂節」,融合了印尼語、阿美族語、閩南語、華語等多元聲音。
當東南亞移工在台灣被慣稱為「外勞」,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已經被簡化地想像成單純的勞動力。根據 One-Forty 的統計,超過一半的台灣人表示曾與移工接觸,但 95% 以上的人對外勞的想像仍停留在「看護、工人、漁工」。
在天氣漸暖的三月,看看理想"嘉"的樣子,聽聽地球的聲音,讓美好的活動為生活增添一點小確幸。
連假過後是否還意猶未盡呢? 學心智圖強化邏輯、聽講座增廣見聞、用藺草手作療癒心靈,一掃連假結束後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