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2017年底曾提出「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及「均衡臺灣」 等三大施政主軸,其中在「均衡臺灣」方面,要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地方產業,讓人口回流,青年返鄉,解決人口變化,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也宣示今年(2019)為地方創生元年。
時值2019年末,國家的地方創生政策似乎還在暖身,遊子返鄉卻躍躍欲動,剛畢業的、工作五六年想要轉跑道的、結婚的、想讓小孩子有更好生活環境的、想回家照顧父母的……年輕人,都想要回家。但現階段返回地方鄉鎮,工作機會不多,無法就業只好創業。事實上一股青年返鄉創業風潮已經漸漸吹起,讓一個個城鄉綻放,有的在農村裡、有的在老鎮上;有的打造了新品牌、有的把家裡的看板擦亮……但也有不少又再度離鄉。
於是我們想著,為了讓更多人參與返鄉創業,也讓更多人順利成功,試著探訪許多已經在地方創業的青年朋友,整理了返鄉創業會遭遇的重點、該闖的關卡,讓想要返鄉的年輕人不用花千金就能獲得「早知道」,並且提早準備。
也期待更多青年返鄉創業,成功拓展,那麼就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入更多人前往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地方自然創生。
隨著篇章展開,裡面主角的故事慢慢揭露,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類型,在每個過程中,呈現不同的問題與解決方式,期待能燃起你的熱血、啟發你的靈感,或者讓你再度思考自己的創業計畫。
➔第一關・看資質:從返鄉到創業,你準備好了嗎?

「返鄉創業」不是背起行囊回鄉,就可以成功的一件事。從心理層面、個人特質、創業能量、資源等,都要仔細思考,若只靠著一股衝動,才落地可能熱情就被澆熄,甚至有可能會「吃土」!要先考慮哪些因素?要準備哪些項目?返鄉之前要先Check it out !
➔第二關・測技藝: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浮雲游子返鄉,要飄向哪個方向?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做進一步的計畫,尤其是剛踏入社會的青年,若要返鄉創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有人仰賴過往經歷,找出核心競爭力;有的人完全歸零,長時間去尋找自己要的未來。
➔第三關・比韌性:面對現實許多難

要開始時發現房租成本太高;從事業務時驚覺沒有法規支援,還可能不小心觸法;心情沮喪時,找不到可訴說的人......不是什麼過不了的坎,就是返鄉創業會遇到的困難,而且不止於此,先來打個預防針吧。
➔第四關・論策略:無法逃避的營運管理

即使是微型企業也逃不了營運管理,當企業成長擴大時,更會有財務、人事等各種事務需要面對,在此跟隨走在創業前端的甘樂文創,從創辦人林峻丞遇到的問題與心得中,試著描繪自己的創業藍圖。
➔第五關・看未來:在教育中注入地方創生的元素

這一關,不僅是個人的關卡,更是對地方、對社區的挑戰,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人才養成與教育的鎖鏈似乎還未接續,但唯有將這部分順利連結,地域振興的齒輪才能運轉順暢,從國民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需要注入地方創生的概念,來看彭仁鴻與林峻丞怎麼做。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