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智鑛無私分享,家長孩子一起練習的情緒素養課

教養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是一門專業,而孩子習慣的養成,家長是關鍵的角色,角色扮演需要學習,學習理解孩子,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等。曲智鑛分享出書過程中的故事,讓讀者更認識光頭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了解為何情緒素養很重要。

Dec 04, 2019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 葛晶瑩

「什麼是經驗?」近年來教育的創新,似乎讓「經驗」這件事有了更積極的定義。不再是做的時間久、次數多就是有更多的經驗,因為做得久做得多所產生的熟練,在充滿變化的環境中,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曲智鑛的教學生涯中,「經驗」的意義就是這樣被重新詮釋。由於專長特教以自然情境教學為主,面對學生類型不同,環境的變數也多,因此老師的「經驗」更為重要。但他認為「當每次教學遇見的各種現象、發生不同的事情時,是否會深刻的思考與整理,若是會,透過深刻反思後,會知道下一次如何調整,即使只此一次,獲得的經驗值,比一直經歷但沒有反思的人還高。」

曲智鑛,2016年未來大人物,現任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臺北市自學機構無界塾副塾長、上海彼岸之星融合職教中心聯合創辦人、廣州星友同伴工作室聯合創辦人、宇寧身心科診所兼任輔導老師,曾協助創辦均一教育平台。

一次次反覆歷練後,曲智鑛留下了一步一腳印的故事,而不斷的思考與調整,豐富了他的教學方式,更因為多年來他親見許多因為環境改變、家長改變,孩子的狀況也隨著變好的案例,讓他思考要如何擴散這樣的概念,於是他以學理為基礎,將教養過程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指南,寫成《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一書,而他表示「這本其實是二部曲」。

開場的一部曲是《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書裡描述他成長的脈絡,透過書中內容了解「曲老師為何會這樣想,這樣做」,並讓更多人從故事中認識他的理念。而一起走的極致表現,應該是陪伴孩子們滑著滑板車,從大陸東北遼寧沿著海岸線一直到海南這4個月的行程,在這段路程中讓他有了不同的人生經驗。

4個月的時間中,每天平均走80公里,24小時都跟這些孩子一起,吃住的條件也不是很好,曲智鑛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當家長的辛苦,這種全天候跟隨的狀態,帶給他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真的很累,比工作還累。」他回憶當時的情景,但這段經歷讓他更能體會家長的處境。

此外,走到第三個月時,他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憂鬱症的狀態,「當時我騎著滑板車在路上滑行時,腦袋中就一直想,想接下來要做什麼,有什麼事要處理,不停的思考,但卻無法脫離現況去行動。我是行動力很強的人,只能想不能做,但又無法控制自己不想……」這大概就是憂鬱症者的感受吧,大家常會勸憂鬱症的人「不要想這麼多」,但當時他真正理解那種一件事情可以想一千遍,停不住的失控,所幸他的專業讓自己能找到方法去跳脫。

4個月每天24小時陪伴孩子的經驗,讓曲智鑛更能體會家長的處境。

圖片提供:曲智鑛

4個月每天24小時陪伴孩子的經驗,讓曲智鑛更能體會家長的處境。

辛苦與挑戰並沒有白受,曲智鑛透過自我反思的過程把經驗意義化,一是更同理家長的困難,並將這種領悟用於培訓老師們的同理心;也更理解輔導個案的心理狀態,如憂鬱、無力感。而更重要的是他從孩子身上看到他們的潛力,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困難,自我探索與認知的發展也很正向,旅程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習慣,使他們變得成熟,而重返學校後,老師也感覺到他們改變很大,「關鍵就在環境。」曲智鑛說。

回到台北後,曲智鑛想著若家長或學習環境改變,是否能幫助孩子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他一直想能做什麼,讓家長與老師們更理解這群小孩;甚至可以怎樣去形塑一個好的環境。於是就誕生了這本談方法與練習的情緒素養書,與第一本書相輔相成,因此被定義為一部曲與二部曲。

情緒素養的呈現,就是處己處人處環境

情緒素養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曲智鑛簡單解釋:「我覺得就是你能夠在任何情境裡面,包含你個人的情境,你跟他人的情境,你都能調控好你的狀態並真實的展現。」而情緒素養每個人都需要,所以,書中內容並未鎖定特教,而是擴展到一般的家長與孩子,因此,在這本書中提到的孩子問題,均具普遍性與共通性。 

從學理上看,情緒素養重點是社會情緒學習,主要分為五個領域,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人我的關係、關係技巧與負責任的決策,這些都與社會環境相關,也都需要在環境中真實的學習。

社會情緒學習簡言之就是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的關係與互動。

圖片來源:商周出版《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

社會情緒學習簡言之就是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的關係與互動。

因此,自然情境教學一直是曲智鑛研究與強調的重點,他說自己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領域,早期他也是在教室中結構性的去訓練學生,但後來孩子換到真實的環境就無法適應,於是六、七年前,開始改變教學模式,一面累積沈澱、一面找尋文獻後,發現有學理根據,也就是杜威(John Dewey)開創的經驗主義,強調從做中學,並從經驗當中透過反思,後來形成想法或態度。

「經驗的過程很重要,家長或老師是陪伴孩子去經驗事情的人,必須能讓經驗是變得有意義,或者確保經驗真正的意涵,例如,孩子犯錯,家長給予處罰,但是否真的能讓孩子經驗到錯誤本身意涵?還是他只記得他被處罰?如果是只記得處罰,他對這件事情就沒有學習。」曲智鑛說,這也是他在書中不斷聚焦的重點。

挑戰最難的素養主題,找出關鍵提供方法

曲智鑛的指導老師姜義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他「讚嘆」曲智鑛書寫素養為主題的勇氣,並順利挑戰成功!姜義村認為成功之處在於「書中切入角度完全命中情緒素養養成的關鍵。」雖然分享的是多年來實務工作中的案例,但事實上極可能是你我的孩子正面臨的狀況,而且從簡單的對話開始帶出主題,接著描繪出孩子的煩惱核心,分享他處理的角度和方式,接著還貼心地提供讀者「練習題」,循序漸進,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們共同學習認識情緒的好環境。

此外,曲智鑛將許多生硬的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簡單易讀的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從不同的角度,提醒家長該如何支持及培養孩子們的情緒素養,將「光頭老師」的專業與溫馨呈現在白紙黑字中。

雖然可以「看書索驥」,但曲智鑛建議看這本書的家長,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先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書中第三部〈陪伴者的修練〉就是在說明這部分,強調家長要先改變自己,再要求孩子才實際,書中也提供一些方法,提供家長練習與調整。

但他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過度檢討自己,「家長看了書後,千萬不要覺得我自己好差喔,這個也沒做好,那個也沒做好。還有一種家長是不敢把書給小孩看到,怕小孩來檢討自己,其實都是太過憂慮了。」曲智鑛說這些是真實發生的反應,出現在他的臉書留言中,因此他特別提出來說明。

看電影、運動 都是學習與練習

平時愛看各類書與電影的曲智鑛,也建議家長與老師們可以利用這些素材,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就常從電影中尋找故事,不但成為與孩子們對談的內容,也透過看到人物之間的關係與轉機,從中找尋互動的靈感與線索。

曲智鑛目前兼任多職,不但在師大博士班深造,也是無界塾副塾長,而他自己成立的陶璽工作室也一直在運作。在陶璽,他除了陪伴孩子外,也定期舉辦活動,從活動中帶領學生做練習,利用短時間的聚焦,實踐自然情境的教育,例如打籃球需要遵守規則、需要團隊精神,因此可以用以訓練社交、自我管理與互動合作;而爬山可以訓練耐力與堅持。

而在這些活動中,除了帶領學生外,也是年輕老師們練習與實習的好機會,曲智鑛表示,非常歡迎對於這個領域有興趣,或樂於助人的大學生們可與他聯繫,藉由更多人的參與讓教育的種子播散。

【新書講座】
曲智鑛於12月有一場免費的新書講座,想要與他面對面互動的人不要錯過。
活動時間:2019-12-22(日) 14:00 ~ 16:00
活動地點: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4樓 (商周書房)
詳請請見:報名網址
《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一書由商周出版發行,透過此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一書由商周出版發行,透過此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核稿編輯:楊之瑜


人物簡介

現職:「無界塾」副塾長,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關心領域:特殊教育

傳統師範院校培育出來的「特教老師」,在研究所畢業後創立了特殊教育工作室: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這些年來一直在體制外透過自然情境教學法、隨機教學以及體驗學習的模式協助特殊需求的孩子,常協助家長進行輔導工作。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