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影片〉「畫」出共鳴,張志祺:難懂的議題,也能用簡單的方式溝通社群網站帶給我們爆量的資訊,卻也讓閱聽眾「失去對優質資訊的耐心」,張志祺認為,資訊要「變得更美」才能被看見,加上演算法只「餵我們喜歡的」,因此廣度受限,他表示,「我們跟上一輩,或著說藍綠之間完全沒辦法溝通,可能源自於我們的第一手經驗,接收的資訊不一樣,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和想法,因而造成了社會的分裂。」他和夥伴創辦簡訊設計,推出「圖文不符」品牌,透過資訊設計行銷社會議題,希望能藉此回饋社會,張志祺表示,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無論是資訊生產者、分享者或閱讀者,「人人都應該是大人物」,都能用鍵盤反轉前段所述的惡性循環。詳細的內容請觀看下方的影片。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專題講座影片〉「畫」出共鳴,張志祺:難懂的議題,也能用簡單的方式溝通社群網站帶給我們爆量的資訊,卻也讓閱聽眾「失去對優質資訊的耐心」,張志祺認為,資訊要「變得更美」才能被看見,加上演算法只「餵我們喜歡的」,因此廣度受限,他表示,「我們跟上一輩,或著說藍綠之間完全沒辦法溝通,可能源自於我們的第一手經驗,接收的資訊不一樣,有了不同的價值觀和想法,因而造成了社會的分裂。」他和夥伴創辦簡訊設計,推出「圖文不符」品牌,透過資訊設計行銷社會議題,希望能藉此回饋社會,張志祺表示,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無論是資訊生產者、分享者或閱讀者,「人人都應該是大人物」,都能用鍵盤反轉前段所述的惡性循環。詳細的內容請觀看下方的影片。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接收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