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友誼可以消除歧視......為什麼我們不來交個朋友?

陳凱翔創立One-Forty,希望能關懷佔台灣四十分之一人口的移工朋友,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並在回國後獲得美好的記憶與人生。

Jan 27, 2021
Photo Credit: One-Forty
編按:One-Forty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非營利組織,透過東南亞移工的教育培力,讓移工們回鄉後有能力經濟獨立、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並為自己、家人、家鄉,乃至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One-Forty也致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多元友善的社會,透過每月定期籌劃文化交流活動,讓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互動、交流,進而同理,更看見彼此身上的故事和價值。

如果有人歧視你的朋友,你會怎麼做?你會站出來說話?會轉身安慰你的朋友?還是試著跟對方講道理?今年31歲的陳凱翔選擇更積極的方式:他創立NGO「One-Forty」,用更長期、更深入的力量,幫助他的朋友打破歧視與不公平的現狀。

他的朋友就住在台灣這座島上,關於他們的傳聞有很多,例如:「很危險」、「喝酒打架」、「吃狗肉」、「偷錢」,最近甚至還多了個「台灣的防疫缺口」。你不會在咖啡店遇到他們,你不會在鬧區的百貨公司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有自己的街、有愛去的小茶店,而多數台灣人,根本不會在那裡光臨。他們,是在台灣的移工,人數多達70萬,早已超過台灣四十分之一的人口,卻仍然是輿論的弱勢。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視而不見。

而陳凱翔與One-Forty團隊為了消除這些歧視、標籤等問題,決心用教育與交流活動打造友誼的橋梁,連接這兩個世界。

善意,是我們能給移工最好的禮物

從七、八年前開始,陳凱翔利用假日的時間深入台北車站,在廣場上主動認識移工朋友,甚至在他們的帶領下第一次走進晴光市場附近的「小菲律賓區」。愈是認識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他對那些莫須有的標籤與汙名就愈困惑。陳凱翔心想,自己能不能為這些移工朋友做些什麼?

「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他們真實的故事說出去。」陳凱翔說。

因此,One-Forty最主要的兩個目的就是教育跟交流。教育,是透過中文課及商業課,幫助移工融入社會,並且有朝一日能回家鄉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交流,則是透過分享移工的故事、舉辦交流活動,讓台灣人有機會近距離認識這些「異鄉人」,不再只是把這些移工視為單純的「人力」「勞力」,而是一個個生活中的外國朋友。

想近距離的認識這些異鄉人嗎?一起來認識生活中的外國朋友:點此開始

陳凱翔創立One-Forty,希望能關懷佔台灣四十分之一人口的移工朋友,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並在回國後獲得美好的記憶與人生。

Photo Credit: One-Forty

說他們的故事,看見他們真實的樣子

在一張張相片、一個個故事與影片中,One-Forty記錄下每一個移工的故事──那些離開孩子來到台灣的媽媽、那些國中剛畢業就不得不來台灣賺錢的女孩、那些為了圓夢而來追夢的青春少年.....一個人背後就是一段情感、一種鄉愁。

他們每年也舉辦各種大小活動,像是在台北車站大廳舉辦的「移工嘉年華」、「【轉機:台灣】年度攝影展」、「東南亞星期天」系列的移工假日街區小旅行、廚房派對、社會設計議題工作坊、真人圖書館,或是偶爾到戶外野餐和節日快閃,讓台灣人能跟這群移工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在過程中成為朋友。

「混(Mix)音樂節」以東南亞文化時尚走秀驚喜開場,與台下多元族群背景的參加。

Photo Credit: One-Forty

例如,在「真人圖書館」中,移工們會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文化信仰,甚至邀請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帶來的特色食物;在穆斯林開齋節的活動中,讓移工們向台灣人介紹開齋節的意義並一起同樂;又或是舉辦「移工大人物」活動、攝影展等,讓有才華的移工KOL展現自己的魅力,辦音樂會、寫小說、甚至是展出藝術與攝影作品,讓這些移工認同自身的價值,不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

「2021年我們會舉辦第三屆的攝影展,預計收集1500張來自全台灣各地移工的攝影作品。我們將紀錄照片背後的故事,從他們的視角、分享他們看到的台灣,也能幫助我們用另外一種角度來重新看待台灣這個家鄉。」陳凱翔分享。

透過這些活動與交流,讓更多人看見移工身分下真實的他們:他們有的是歌手、有的是化妝師、是廚師、甚至是作家。因為只有友誼,能讓我們撕下標籤;只有理解,才能化解未知帶來的歧視。

撕下標籤,看見彼此最真實的樣貌,一起來認識生活中的外國朋友:點此開始

Liena結束在台灣九年的移工生活,回到印尼結婚。透過這些移工故事的分享,我們才能脫下玫瑰色眼鏡,看見移工身分底下真實的他們。

一堂創業課,教出下一代影響者

2015年,One-Forty的最早一期學生只有15個,有一些還是陳凱翔拼命拜託他們才肯加入。到了現在,規模已擴大成「移工人生學校」,課程涵蓋創業課與中文課,畢業生更高達400多位,甚至成為移工間口耳相傳、爭相加入的熱門「假日學校」。

在疫情的影響下,One-Forty還開發出一套線上課程與「學習包」,透過精緻的教材與社群網路功能,讓全台灣各地的移工都能申請。第一年主要針對剛到台灣的移工,共計1000位,陳凱翔說,這是他們送給移工來到台灣的一個見面禮,祝福他們的第一年可以有個好的開始。

這些課程除了傳遞實質的知識外,最重要的是啟發他們對人生的想像。陳凱翔分享,有一位學生叫Mandala,在接觸One-Forty後,不僅學會與創業相關的專業知識,更開啟了他回饋社會的想法。回國後的他經營自己的寵物鳥生意,更免費進到當地小學,提供與鳥親近的生態課。甚至還成立了一個NGO,號召社區的民眾一起去淨灘。「他希望把One-Forty的精神帶回家鄉,做一些更對社區或對社會更好的事,這些都是很激勵我們的故事,也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

Photo Credit: One-Forty

One-Forty設立移工人生學校,透過中文課與商業課兩個支線,協助移工用知識改善生活。

Mandala曾在台灣工廠工作,假日時化身為在全台巡迴演出的歌手。他也是一位「鳥」的愛好者,在印尼開了一間小小的鳥店,目標是把印尼上千種類的鳥推廣給更多人知道。甚至他也熱衷環境保護,在網路上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印尼各地撿垃圾、淨化河流。

根據數據資料,每一年平均有高達30000個移工從台灣回到家鄉,這些移工除了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隱形推手,更可以成為「新南向政策」中的文化大使,以國民外交的方式向自己的同胞們傳述有關台灣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可能是辛酸、不滿的,但也有機會是快樂、友好的回憶。而改寫故事方向的,正是我們所釋出的善意,也是我們能為這群移工們送上的最好的禮物。

下一次,如果有人歧視你的朋友,你會怎麼做?
我想你已經知道答案了。

認識新朋友從此刻開始:點此開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劉子寧
核稿編輯:王銘岳



人物簡介

關心領域:國際參與、移工、教育

一個社會的進步,來自於我們如何與不同種族、語言,文化的人們共處。 One-Forty 持續用不同的方式讓更多台灣民眾認識移工背後的故事,也致力於減少偏見和刻板印象。五年多來,已經有超過 50,000 位台灣民眾參與 One-Forty 的各類活動。我們相信這是一場長期的社會行動,透過同理與感受,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起了漣漪,慢慢地我們相信的那句「All dreams are created equal」會在台灣社會上實現。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