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救護零距離──「安妮怎麼了?」 創辦人楊翔文

刺耳的警笛聲從窗外傳來,一輛救護車從眼底呼嘯而過,這或許是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與緊急醫療救護最近的距離。但你不知道的是,這樣的緊急狀況,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當黃金搶救時間1秒、1秒的流逝,你會愣在原地、還是緊急伸出援手?

Aug 30, 2021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文/呂品逸

選修課的意外插曲 改變了人生志願

「你在某個時間、地點做對了某件事情,可能就可以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今年30歲的楊翔文,有著大男孩般的笑容。很難想像,楊翔文還在念大學時,就自願站在救護最前線,不停地與死神拔河。

當年楊翔文才大三,正是求學時光最輝煌的日子,也是投身緊急醫療領域的起點。當時楊翔文與朋友一起選修《民眾基本救護》,在他的想像中,課程教的應該是類似卡通《名偵探柯南》的解毒技巧,沒想到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其實教得有點難耶!」楊翔文坦白地說。

真正改變楊翔文人生的,是學期末一次實習機會。他回憶,當時正值晚餐時間,1名50多歲的爸爸在餐桌旁突然倒下,女兒見狀慌張報案,他與救護員趕到現場後緊急將該名爸爸送醫,而女兒也一同坐上救護車。

楊翔文形容,當他跟著救護員把昏迷爸爸送進急診室,一路陪同的女兒突然眼淚潰堤,在急診室外崩潰大哭,甚至一度癱軟跪在地上。這樣的畫面,讓當時才21歲、未經歷練的楊翔文十分震撼,也讓他發覺,原來有適當的急救措施,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命運。

意外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正確的處理將可大大降低危險。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意外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正確的處理將可大大降低危險。

歐美急救專業分工 台灣經驗才起步

「緊急醫療救護在台灣才發展約20年,比較類似一種訓練,但在先進國家,急救醫療大多是學位制的。」楊翔文決定加入救護志工後,又為了考取EMT-2(中級救護員)執照而去受訓,這也讓他看到了台灣緊急醫療救護的瓶頸。

楊翔文解釋,台灣對於緊急醫療救護的概念約是從20年前才起步,而且人才大多是在消防體系內。而這樣的系統訓練出來的人,多是投入第一線救護,專長也偏向技術操作,很少從事專門的教學或研究。

正因為這樣,台灣的緊急醫療救護一直沒辦法發展成一個專業,大多仍得遵循急診室醫師的指導。

另一方面,台灣的緊急醫療救護證照,除了EMT-1、EMT-2以外,還有最高級的EMTP。比起EMT-1的40小時、EMT-2的280小時,EMTP的上課、受訓時間是驚人的1280個小時。如果用周間休假的時間上課,全部上完也要8至10個月的時間,而且很少開課,想上也不見得有得上。

台灣的緊急救護專業才發展約20年,很多部分仍在摸索。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台灣的緊急救護專業才發展約20年,很多部分仍在摸索。

然而,學員要是想在課餘的時間複習,就只能靠課本的文字和照片拼湊上課的記憶。不過課本輔助畢竟有限,很多細節無法表示,也造成了學員們在學習上的困難。

更不用說以往緊急醫療救護的教材,不是10幾年前的版本、就是偏向消防領域。這些教材的內容,幾乎都是針對現場有2名救護員的狀況去設計,但在現實中往往只有1個人面對現場,若完全照著書本上所教,恐怕會窒礙難行。

跟上數位時代腳步 以影片輔助教科書

沒效率的學習方式、加上老舊的教材,讓楊翔文開始思考如何改善整個體制的運作。「我都可以在YouTube上學煎牛排了,我就不能在上面學(緊急醫療救護)技術類的東西嗎?」畢業後從事影音相關工作的楊翔文,不禁這麼想。

適逢2018年衛福部想要改編急救的教科書,楊翔文便找上旺英衛教基金會合作。當時楊翔文除了改編書籍,更將內容拍成影片「送」給衛福部,這樣「半買半相送」的方式果然奏效,影片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饋,這也成了《安妮怎麼了?》的起點。

楊翔文與《安妮怎麼了?》團隊將救護教材拍成影片,獲得許多正面回響。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楊翔文與《安妮怎麼了?》團隊將救護教材拍成影片,獲得許多正面回響。

不只教你知識技術 改變態度才關鍵

這些年,《安妮怎麼了?》接連完成了針對救護員的全民急救「1.0」及「2.0」。楊翔文為了測試測試民眾究竟對緊急救護是否有感,在2019年時決定運用群眾募資的方式,讓民眾實際參與其中。

雖然最後並未達成200萬元的目標、僅募到104萬元,但以非商品型的募資計劃來說,其實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最後楊翔文也到處找資源湊成200萬元,成功啟動「全民急救3.0」計畫。

楊翔文解釋,如今的「3.0」有別於前兩個階段,是以一般大眾為目標受眾,因此要降低教學內容的門檻、變得更親民,讓多數人在閒暇、甚至吃飯時間都能看得完、看得懂。

把專業的資訊變得親民,才能讓更多民眾接受。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把專業的資訊變得親民,才能讓更多民眾接受。


徹底改造教學方式 學習效率大提升

「緊急救護有點類似滅火器。」楊翔文舉例,在求學期間都會有人來教學、甚至讓你實際噴噴看,等你到真正遇上火警,才敢嘗試著救火。

但目前國、高中對於緊急救護的教學品質參差不齊,有的學校會扎扎實實的上足4小時的課程加上操作,也有的學校只用1堂課的時間,讓百多名學生一起在大禮堂一起上。

此外,身處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往往礙於時間不足、學校提供的安妮(CRP教學用假人)不夠,以及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等原因,讓緊急救護教學幾乎無法完好的實行。

既然發現了問題,楊翔文立刻著手解決。除了用影片教學、有效縮短講課時間,更購入許多可用手機APP連線的「安妮」,讓老師們在實體訓練的課程中,掌握每個學生的操作狀況。

老師也可利用影片內容及後續討論,創造學生的學習動機,從根本去改善緊急救護的教學品質。

解決了教具及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教學效率自然提升。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解決了教具及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教學效率自然提升。

然而這一整套的教學模式,不只獲得許多老師的好評,運用在一般的救護員訓練中,也有效的縮短了受訓時間。

有別於以往的團體課的模式,學員在課堂之前就要先看1小時的線上課程,到了現場就直接進行一系列的關卡。開始施作技術上的練習以及測驗,若能快速進入狀況,在現場大概3、40分鐘就可以完成課程,如果不熟練、測驗未通過也不用擔心,就一直不斷重來即可。這樣學員不會耽誤彼此的時間,也讓教學更有效率。

把挑戰質疑當機會 有了解才有改變

創辦《安妮怎麼了?》,讓楊翔文的人生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雖然曾遭質疑不專業,甚至被醫事人員當面嗆聲:「救護員就是個職能訓練,他們什麼都不會!」他仍把每一次當成溝通、解釋的機會,讓大家明白救護員在做的事。

楊翔文也坦言,目前台灣的緊急救護的知識及訓練,還不足以設計成一個學位。但他近年有更多在外國獲得EMTP證照或學位的專家回到台灣,為台灣緊急救護盡一份心力,相信能有效的提升整體的環境。

對於未來,楊翔文想給予救護員更多的支持,計畫在「全民急救4.0」上路時出版一套完整包括書籍、影片的救護員教材。

另外楊翔文,也想辦一場活動,讓救護員可以免費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爸媽、甚至心儀的異性參加,並且讓救護員們分享自己的專業。若讓更多人明白緊急救護在做什麼,才能徹底改變緊急救護的整體環境。

讓越多人了解緊急救護在做甚麼,才能改變整體環境。

Photo Credit:安妮怎麼了?

讓越多人了解緊急救護在做甚麼,才能改變整體環境。

台灣的緊急救護專業才發展約20年,很多部分仍在摸索。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關心領域:健康、救護

讓更多人、更容易、更快速,學習急救知識! 「安妮怎麼了?」是一個急救教材開發及急救議題倡導品牌,成員包含EMT、醫師、影像製作人才,以新的傳播形式升級民眾與EMT的急救教育系統。2018年起,他們逐步打造超過100支的急救影音教材,使用者超過20萬人;也使用教材進行「翻轉教育」,讓學生線上線下學習急救知識;此外,今年更製作「安妮視角」系列,以新媒體將國內的重要議題輸送給救護相關從業者,希望帶來進步的動力。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