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到15歲就消失!張維:我想用攝影與愛改變柬埔寨孩子的生命

台灣女孩張維一次失戀柬埔寨志工旅行,原本想救助小孩卻被當地小孩拯救了心靈。他回台灣創立眨眨眼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從多元角度讓小村兒童建立自信、找到各種收入,希望藉由努力讓這座孩子一到15歲就會消失的村落,能留下更多希望。

Dec 06, 2021
Photo Credit - 張維

 文:劉子寧

位於柬埔寨與泰國的邊境,有個名為Taom的小村莊。這裡的孩子們每到15歲就會從村子裡消失。這不是鄉野傳說,也不是失蹤人口,他們是為了尋找生存機會鋌而走險,非法入境泰國打工。但每一年,只有不到1/10的人能夠成功存到錢、平安回到家鄉改善生活。剩下9成有的因非法入境被捕入獄、有的染上酒癮毒癮、有的遭逢職業災害導致傷殘、有的則生病借貸賠光薪資……即便如此,「泰國發財夢」仍像一個魔咒,是村莊少年們面對生存壓力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這個魔咒,與遠在台灣的張維幾無關聯,直到一次失戀後的志工旅行,命運帶著她來到Taom村莊,她忘不了當時深受失戀打擊的自己,如何被幾個柬埔寨小孩從深淵中拉起,得到一輩子忘不了的療癒。

一次失戀後的志工旅行,原本想去柬埔寨拯救小孩,沒想到反而被兩位小女孩拯救了!

Photo Credit - 劉子寧

一次失戀後的志工旅行,原本想去柬埔寨拯救小孩,沒想到反而被兩位小女孩拯救了!

「我來到這邊,原本是想透過服務他人轉移心情,沒想到卻自己沉溺在情緒裡哭出來,身邊的兩個柬埔寨孩子跟我語言不通、年紀又差那麼多,他們不知道我在哭什麼,只是拉著我的手一起走到路邊,用野花編成小小的花戒指,戴滿我的10隻手指頭。」張維說,就在那個時刻,她忽然意識到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自己去體驗,絕對不需要困在情傷中。

這趟醍醐灌頂的失戀之旅成為了張維年年跑柬埔寨的起頭,10年過去,張維跳脫出單純的志工服務,在2018年正式組成「眨眨眼國際兒童教育協會」,由攝影、教育、社工、心理、設計、行銷專業人士組成團隊,透過攝影教育,引導孩童藉由鏡頭為自己發聲、獲得成功自信,給予孩子完整的賦權(empower)經驗,而這份自信能成為翻轉命運的起點,陪孩子迎接之後的人生挑戰。

幾年下來,張維在柬埔寨及台灣兩地分頭行動:她與團隊服務已超過300位偏鄉出身的孩童及青年,用影像教育與孩子創造更多奇幻的故事,更資助了120戶受Covid-19疫情影響的急難家庭;在台灣,則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中正紀念堂、蒙特梭利小學、華山青鳥書店等單位合作舉辦攝影展及工作坊,創造10萬線上線下觀展人次,促進社會了解跨國偏鄉教育議題。

這是張維的故事、是「ZAZA眨眨眼」的故事,也是她與柬埔寨偏鄉孩子的故事,更是關於人如何跨越國界與語言,建立最樸實無華、珍貴情誼的故事。

透過與各單位合作舉辦攝影展及工作坊,張維創造10萬線上線下觀展人次,促進社會了解跨國偏鄉教育議題。(圖為2019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辦之《ZAZA眨眨眼奇幻攝影展》)

Photo Credit - ZAZA 眨眨眼

透過與各單位合作舉辦攝影展及工作坊,張維創造10萬線上線下觀展人次,促進社會了解跨國偏鄉教育議題。(圖為2019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辦之《ZAZA眨眨眼奇幻攝影展》)

每一次回去 都發現又少了幾個孩子

因為真心喜愛柬埔寨純樸又真心相待的村民們,張維持續數年間,只要一有機會就往柬埔寨跑,但就在她過去了幾次後,卻意外發現一件深感挫折、心疼、與震撼的事——那些她第一批認識的8、9歲的孩子,因為剛好滿15歲,幾乎都都從村子裡不見了。

「我不需要詢問他們去了哪裡、以後會怎麼樣,因為我親眼看見了這些孩子的生命劇本,同時也看見自己的無力與渺小。」張維一邊回憶起這段過往,眼眶也泛紅了起來,「這些孩子這麼聰明、這麼努力,他們給了我溫暖、改變了我的命運,而我之於他們卻什麼都改變不了。」

為了從根本找出改變孩子命運的方法,張維擦乾眼淚,開始深度訪談那些少數跳脫這套劇本的青年。在過程中,她發現這些用盡全力找資源讓自己受教育,並做自己喜歡工作的青年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年幼的某個時刻,對自己未來人生的可能性開啟了眼界。他們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自己是有能力、有希望改變命運的。有了這個動機,他們便會用盡一切努力,在各種管道上學習,進而獲得不同的技能使自己能夠翻轉命運。

於是,張維開始思考,要擺脫「泰國夢」的魔咒,自己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一次志工旅行,開啟了張維定期去柬埔寨陪伴、教學與培力的旅程。

Photo Credit - 張維

一次志工旅行,開啟了張維定期去柬埔寨陪伴、教學與培力的旅程。

孩子需要知道「為什麼」努力

根據每次進偏鄉的一線觀察,張維發現孩子中斷學業、鋌而走險去非法打工,不只有「缺錢」這個直觀而單一的原因,而是在於文化刺激不足。在這個幾乎看不見青壯年,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偏鄉環境,孩子理所當然會認為自己只能踏上父母的腳步,時間一到就成為非法移工,即便當地建了學校,他們還是想像不到自己能有其他選擇。

這些孩子需要足夠的一手經驗獲得「動機」、需要自身成功的案例賦予「自信」、需要一個媒介幫他們找出自己「為什麼」需要努力、學習的理由。

於是張維想起自己小時候看的電影《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她心想:「我學的是行銷,又會攝影,為什麼不教孩子拍照,行銷他們的作品,將義賣所得做為柬埔寨偏鄉孩童教育基金?」於是2015年她舉辦「在光影中追尋旅行的意義」攝影展,賣了120幅照片,用義賣所得買了一批展示相機,回到柬埔寨教當地孩子拍照。

「外人眼中的柬埔寨或許是個悲情的地方,但孩子鏡頭下的家鄉卻很日常、充滿生命力,讓我看到不一樣的柬埔寨。」張維在孩子們照片中發現值得被關注的價值,於是在2016年與東吳大學合作辦了「柬埔寨小小攝影師奇幻影像展」,並且同樣將募款所得捐給當地教會添購電腦設備。「整個歷程中最震撼我的部分,並不是我做了什麼覺得自己好棒棒,而是看見這些小小攝影師拿到自己拍攝作品時臉上露出自信、驚喜的笑容。同身為創作者,我知道那樣的笑容代表什麼意思。」

為了讓這樣的攝影教育可以長期穩定的在當地發展,張維也找到深耕柬埔寨偏鄉教育30年的教育組織KAKO及青年培力組織ACE(Advanced Centre for Empowerment)合作,讓在地青年與偏鄉孩子建立連結。過程中,在地青年將獲得靠創意幫助自己國家偏鄉孩子的賦權經驗,村莊孩子也在攝影課程、策展、實體出版、參與自己攝影展的一手經驗中開啟眼界、獲得成功自信,迎接之後的人生挑戰。

張維用辦展得到的收入購買相機,讓當地孩子可以感受創作的快樂,並從中探索自己未來的願景。

Photo Credit - ZAZA 眨眨眼

張維用辦展得到的收入購買相機,讓當地孩子可以感受創作的快樂,並從中探索自己未來的願景。

 找到黃金交叉點 培力在地青年擴大改變

「老師你們從很遠的台灣來,我知道有很多人很愛我們。我學到的不只是攝影,還有如何和別人彼此相愛。」這是ZAZA在柬埔寨的一個13歲學生 Phan nai,在第一期課程結束後,偷偷塞給張維團隊的小紙條。「看到他們靦腆的笑容加上溫暖的小擁抱,就是團隊持續奮鬥的動力。」張維說。

而草創初期擔任ZAZA在地教師與專案負責人的Ouchy,就是出身於Taom村的青年。10年前,他曾是張維帶過的孩子,如今他藉由教育脫貧,也在新的知識刺激下找到自我價值,脫離出走家鄉的劇本,並且加入ZAZA團隊,為自己熱愛的家鄉服務。

在柬埔寨進行的攝影教育,雖然無法一次造成巨大的改變,也沒辦法立刻阻止「孩子從村莊裡消失」的魔咒,但張維相信,總有一個黃金交叉點,能夠串接在地組織上下游資源的缺口,並且讓在地能經由培力自己站起來,讓需求及問題能自主獲得解決,而且是由在地人自己學習、掌握整個解決問題的模式,讓更多孩子能夠勇敢作夢、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在張維跟ZAZA的努力下,未來,15歲不再是個與童年告別的年紀,也不再是一定得出走家鄉的枷鎖。看見自己的可能、想像更多的未來,張維說:「我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有一天眨眨眼可以自然消滅,孩子們不再需要我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未來。」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人物簡介

現職:ZAZA 眨眨眼 創辦人
關心領域:國際參與、教育

在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多少無法改變自己人生的靈魂? 張維與夥伴成立「ZAZA眨眨眼」,透過攝影教育,讓柬埔寨偏鄉兒童可以透過鏡頭為自己發聲、獲得自信,並成為翻轉命運的起點,陪孩子迎接之後的人生挑戰。十年來影響 300 位柬埔寨偏鄉孩童及青年、資助 120 戶受 Covid-19 影響的急難家庭,更讓 10 萬人次了解跨國偏鄉教育議題。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