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報名,聽聽「林建叡」永續的故事
**參加一場來自未來的展覽**
1. 前往【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購票頁
2. 點選立即報名購買 2/18 限時單人+講座套票15:30「未來人的家就是鄉」
3. 收到通知信確認報名成功
*現場加碼:於活動現場出示「加入未來大人物會員」成功畫面,即贈驚喜小禮
延伸閱讀:城鄉藝農實踐協會 林建叡參與「對談2222」相關報導
距台南45分鐘車程的大崎里,是台南人口鄉下的鄉下。但每到週末,卻有來自台灣各處的家長、孩子們前來,帶著笑容勇闖「村是遊戲小島」活動,在村口馬路有個忙碌年輕人在賣力指揮交通、報到站裡另一個年輕女孩也正努力地端出一碗一碗紅豆湯迎接闖關完畢的遊客們,村庄裡有遊客迷了路,瓜棚下的伯伯與在地孩子當起小隊輔幫忙指路。「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這2個年輕人的催化下,小農村掀起很不一樣的化學變化。
原本只是寫作業卻寫成了村民
官田區的大崎村位在距離台南市區還要開車40幾公里、45分鐘才會到達,這是台南人口中偏遠的鄉村,隱於烏山頭水庫與台南藝術大學之間,過去因日本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原本居住於番仔山住民遷移到大崎村,以種植芒果、柳丁為經濟來源,小村如同大多數台灣村落一樣,面臨著人口外流、老化等問題。
而一群在台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學生開啟了以大崎為舞台的建設、社區營造為主體的計劃,募款籌組、參與地方事務。其中來自高雄的林建叡、來自淡水的羅婉慈在學校期間深耕大崎村,畢業後卻沒有向村民們口中「一畢業就某去」(不見)的學生,他們倆卻在村子裡留下來,依著學長姐的腳步再往上紮根,他們想著:「有沒有可能不讓大崎村就這樣老去!」一位南奔、一位北漂,兩位外地人就這樣決定在大崎村停留,希望成為「在地人」。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只是熱情與學業能支撐的養分只是曇花一現,真正要能支撐留下來的因子,終歸還是要回到現實的營運考量上。
把村落當遊戲場跟村民一起玩
倆人已經變成「在地人」的年輕人,把自己在大崎村的行動比喻成在地方「種」藝術的農人,在人口500人不到的小村庄,提出在小村種下好玩藝術的概念來打造村落,「村是遊戲小島」的共玩方式將農村文化、兒童陪伴、農特產行銷融於體驗式遊程內。
承租下一座廢棄半個世紀的老碾米廠當成基地開張「藝農號」,設計能夠遊走在村落內的迷路小遊程讓造訪者都能如同闖關一樣去村內探險,能讓遊客動手做的DIY紅瓦綠蕨是撿拾起殘破屋宅掉落的紅瓦的現地廢柴再利用。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就這樣,慢慢推、緩緩走,深耕村子後才能發現的孩童陪伴、老屋頹敗待修等問題都成了他們想為大崎村做更多的事,例如把體驗融入村落小朋友的角色,培養孩童農村文化與教導手作能力;另外打造整座村落頹敗空間,讓村內能有小徑能漫遊逐一走入聚落內;在藝農號裡除了是報到基地,更販售各式官田周邊值得被推廣的產品。現在林建叡走在大崎村內,阿公、阿嬤總會吆喝著:「偉仔~一起來亭仔腳喝茶聊天」。藝農號倆人對外是發聲的窗口,兩人牽著村民,一起張開雙手歡迎遊客前來體驗這座種下好玩藝術的村落,持續實踐與摸索青年在地生活共好的有趣姿態。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