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藝術到農村2】廁所裡藏詩,1間柑仔店2位年輕人再造台南小村成遊戲小島

一座不到500人的沒落村落,廢屋、頹牆裡卻開出一朵朵創意的花。在這2位年輕人打造下,生鏽鐵窗內有了詩、鐵皮牆有了彩繪畫,要丟掉的紅瓦也成了綠植栽...「村是遊戲小島」讓一座小農村醒了過來。

Dec 14, 2021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即刻報名,聽聽「林建叡」永續的故事  
**參加一場來自未來的展覽**
1. 前往【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購票頁
2. 點選立即報名購買 2/18 限時單人+講座套票15:30「未來人的家就是鄉」
3. 收到通知信確認報名成功  

*現場加碼:於活動現場出示「加入未來大人物會員」成功畫面,即贈驚喜小禮
延伸閱讀:城鄉藝農實踐協會 林建叡參與「對談2222」相關報導

距台南市區45分鐘車程的大崎里,是台南人口中鄉下的鄉下。但每到週末,卻有來自台灣各處的家長、孩子們來到這裡,帶著笑容勇闖「村是遊戲小島」活動,這座大崎村落在「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2個年輕人的催化下,掀起了很不一樣的化學變化。

花一個下午藝術地當農村囝仔

如同台灣許多鄉下村落問題,大崎里也面臨的村落青年流失、獨居老人與隔代教養問題,「遊戲體驗活動,一開始其實是為了讓在地小孩能從生活中接觸藝術與陪伴。」「城鄉藝農」兩位主理人林建叡與羅婉慈這樣回憶起初衷,他們在研究所期間就發現的偏鄉藝術教育資源缺乏問題,為了能陪伴與讓在地孩童更能接觸藝文,他們展開推動村落藝術之路。

以整座大崎里為藝術場、遊戲場概念,發揮他們本身是建築所的專長,把村落散步的小徑脈絡找出,讓遊客能夠在有延伸設計的小道中,不影響村民的狀態下穿梭村落探險。循著整理好的小道穿梭,了解大崎區域裡面臨的老屋待修、歷史痕跡等,紅瓦磚牆的頹敗老屋間,在廢棄舊廁所裡藏有詩詞題字,一個轉角後舊豬舍改造成藝術裝置更帶來驚喜。

鐵鏽窗台裡,發現一首詩。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鐵鏽窗台裡,發現一首詩。
詩詞藏身的地方,竟是破舊廁所角落。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詩詞藏身的地方,竟是破舊廁所角落。

值得探遊的地方不只轉角,以村落為大型藝術創作,讓大崎巷弄街也詩意了起來,在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外,就著日式老宅的木質牆面,以馬賽克拼貼出了好玩的地面彩繪,就著一張張在老屋上的歷史照片,在老榕樹眷顧之下成了好寧靜的美拍與休息空間。

另一側整面牆,更有大幅的彩繪牆,把鄰近烏山頭水庫、大崎地區芒果特產等聚落特色彩繪而上,採收時農忙感的鐵牛車運送感,都讓這面牆成了穿梭巷弄間好美的私藏風景。

藝術圖書館外,用馬賽克拼貼出好玩的地面彩繪。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藝術圖書館外,用馬賽克拼貼出好玩的地面彩繪。
大崎里重要的農特產-芒果,也在藝術彩繪中躍上牆面。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大崎里重要的農特產-芒果,也在藝術彩繪中躍上牆面。

還能讓大小朋友陶醉的是能靜下心手作的DIY紅瓦綠蕨體驗,把社區裡廢置要丟棄的屋頂紅瓦拿來再利用,不到一小時時間就能綁出充滿綠意且帶有個人風格的觀賞植物作品。

搶救下要被丟棄的老屋紅瓦,化身成為小植栽。

Photo Credit - 城鄉藝農

搶救下要被丟棄的老屋紅瓦,化身成為小植栽。

村落探險在稻埕跳格子玩耍

原本為村落孩子設計的活動,逐漸成了大小朋友的假日遊戲場。現在的大崎聚落,每到週末總會有來自台灣各地的孩子們來到大崎參與體驗式活動。到藝農號報到聆聽講解與領取地圖後,正式開始闖關活動;探險的遊客們可以循著地圖在村落內闖關展開大地遊戲場,跳格子、投石器、巨大彈珠台藏在村子的角落裡等待大小朋友一起來體驗與蓋章。

結合當地資源、地景地貌的木作、砍竹、捏陶、繪畫、建築、老屋整頓等方式,例如以當地廢竹製作的投石器,讓小孩們能在遊戲中找到身心平衡與運動的協調;更村落小孩更在他們的陪伴與教導家鄉歷史中,甚至還能擔任起導覽遊戲的「領路人」小隊輔的角色,帶領在村庄內迷路的大小朋友完成闖關遊戲。

大型投石器連大朋友都會玩得不亦樂乎。

Photo Credit - 城鄉藝農

大型投石器連大朋友都會玩得不亦樂乎。


拿到一份村是遊戲小島地圖後,開始闖關去。

Photo Credit - 城鄉藝農

拿到一份村是遊戲小島地圖後,開始闖關去。
在村弄裡面跳格子,也是闖關活動之一。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在村弄裡面跳格子,也是闖關活動之一。

闖關的最後,則可以拿著在村內個點蓋章集滿的證書回到遊戲島的基地「藝農號」,換取一杯季節限定的芒果冰或紅豆湯。聽夥伴們分享老碾米廠的故事、與街坊鄰居聊個天,走逛柑仔店小賣區的農村優良品質商品。

藝農號內搜羅了官田與台南四處值得被鼓勵的小農、店家商品與藝品。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藝農號內搜羅了官田與台南四處值得被鼓勵的小農、店家商品與藝品。

1間柑仔店、2位年輕人的堅持努力,僅有500位居民的小村庄現在充滿了活力與熱絡感,小孩們在廳埕前賣力跳著跳格子、遊客們鑽入蓋造得很文青的月香阿嬤菱角粿內吃粿聽故事;農村裡很有趣的藝術風貌正在持續催化中。

看更多:藝農號
看更多:大崎村落創意基地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現職: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主理人
關心領域:社會進步、地方創生、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

團隊主理人羅婉慈與林建叡,在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就學時,即投入臺南官田大崎里的社造工作。畢業後停留大崎創業,自詡為在地方種藝術的農人「藝農」,把大崎里形塑為體驗聚落,並透由「村是遊戲小島」的意象串連,嘗試以體驗服務設計帶動在地活化。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