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藝術到農村3】不讓頹屋生命終止,舊紅瓦進化蕨類植栽藝術品延續百年家屋意義

台南官田大崎里頹廢老屋,牆倒磚破無人居,「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2個年輕人在地方創生之餘,用綠植栽當媒介、讓老紅瓦片轉化新生,成了人人都想帶回家懸掛的專屬藝術創作。

Dec 14, 2021
最新活動
講座:給少年郎一個留下的理由:理工男如何在農村造出與孩子的解憂樂園
時間:2022.4.6 (Wed.) 19:00~21:00
地點:小南園子The Southern Yard(台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175巷82號)
報名:前往Accupass購票>>

距台南市區45分鐘車程的大崎里,是台南人口中鄉下的鄉下。但每到週末,卻有來自台灣各處的家長、孩子們來到這裡,帶著笑容勇闖「村是遊戲小島」的活動,這座大崎聚落在「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2個年輕人的催化下,掀起了很不一樣的化學變化。

一片片拆下的垃圾捨不得丟

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在兩位主理人林建叡、羅婉慈的積極打造下,把台南官田這座小聚落成了大小朋友都喜歡的遊樂場。除了假日能夠來到大崎村落裡面勇闖過關之外,更多人對於能夠參加「紅瓦綠蕨」這樣DIY手作體驗感興趣,然而推出這樣的體驗活動背後,卻是倆人基於想延續村落老屋生命的一份不捨之心。

有沒有可能,讓老屋不要就此死去。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有沒有可能,讓老屋不要就此死去。

倆人發揮在台南藝術大學建築所中所學,過往在暑期對學生舉辦的駐村蓋造計畫中,老屋整修也是重點活動之一,他們帶領著學員針對大崎毀壞的老屋進行修築,小心翼翼地整頓塌毀了的老屋,半世紀以上的建築屋頂大多以紅瓦構造為主,學生們也僅能小心地一片片從屋頂卸下瓦片,卸下後完整的、破碎的瓦片中,燒裂紋路大不相同,呈現了自然紋理與色澤,原本該被丟掉的碎瓦,兩人卻捨不得這樣的老工藝就被當成垃圾,有沒有可能,能讓瓦片透過不同方式重生,延續百年聚落生活記憶?

爬上剛架設好的觀星平台上看,許多紅瓦屋頂毀壞後,大多會以鐵皮重修,拆下的紅瓦就會丟棄。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爬上剛架設好的觀星平台上看,許多紅瓦屋頂毀壞後,大多會以鐵皮重修,拆下的紅瓦就會丟棄。

紅瓦綠蕨的創意讓老屋延續再生

於是兩人思考過後,決定讓留下紅瓦、搭配綠色植栽蕨類,於是推出「紅瓦綠蕨」的苔球體驗讓遊客親自把垃圾變藝術。來到大崎參加體驗活動,可以參加DIY活動,以每片模樣、色澤、紋理都不同的紅瓦上,獨有窯燒的自然紋理、孔隙與使用痕跡都還在,加上透氣吸水特性,最適合當成植栽基底,加上台南官田菱殼炭混入植栽介質土使用,植物則可以選擇山蘇、波士頓腎蕨、兔腳蕨、白金葛等。需要濕潤的植物在紅瓦上,藉由紅瓦透氣、吸水的特性得以共生。透過現地導覽解說瞭解大崎村落屋頹瓦破的痕跡、再讓遊客動手實際操作,更能傳達出文化傳承的意義。

紅瓦綠蕨教室裡,還有細心板書寫下體驗過程。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紅瓦綠蕨教室裡,還有細心板書寫下體驗過程。
透過苔球依附,綠意蕨類與紅瓦展開共生新藝術感。

Photo Credit - 城鄉藝農

透過苔球依附,綠意蕨類與紅瓦展開共生新藝術感。

老屋的紅瓦片變身成為一座能在家掛起的藝術品,不但蕨類會四季變化,連瓦片也會因使用而產生不同紋理呈現。老屋紅瓦這已經失傳的技藝也因為這樣的再造有了新生命,更能讓聚落生活樣貌延續。

4/6來台南,聽理工男孩在台南農村的真實版minecraft。 前往購票>>


看更多:藝農號
看更多:大崎村落創意基地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現職:台灣城鄉藝農實踐協會主理人
關心領域:社會進步、地方創生、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

團隊主理人羅婉慈與林建叡,在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就學時,即投入臺南官田大崎里的社造工作。畢業後停留大崎創業,自詡為在地方種藝術的農人「藝農」,把大崎里形塑為體驗聚落,並透由「村是遊戲小島」的意象串連,嘗試以體驗服務設計帶動在地活化。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