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準備好重要,張希慈讓學生們從行動體驗職涯「早知道」

許多人入職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有些人工作三五年後,才認清自己的專長不在此……大嘆千金難買早知道。張希慈擴散著城市浪人的行動參與模式,藉由百工日記讓更多學生提早認識自己,找到方向。

Jun 06, 2019
Photo Cradit:關鍵評論網/葛晶瑩

 「我是個創業家,也是個專欄作家,也是主持人……」侃侃而談的張希慈站在百工日記分享會台上,對於台下的大學生而言,就像個親切的學姊,雖然身上有富比士亞洲青年領袖等獎項光環加持,她仍是那個充滿熱情與願景的張希慈,只是更增添這幾年經驗歷練出來的沉穩自信。

張希慈,關鍵評論網2016年未來大人物,她自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進入台灣社會大學繼續研讀,為「社團法人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共同創辦人,致力於用遊戲化教育帶領青年探索自我、參與社會。

原本只給自己兩年時間去嘗試創業,但城市浪人一路走來,流浪挑戰賽不僅在台北出任務,還拓展至台灣各地,並在2019 年正式發展國際授權,她也將精神與模式帶至學校中成為課程型態,百工日記則是另外一種型態,同樣是自我探索、參與體驗,只是鎖定於職場,讓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就能有所準備,提早認識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

2019百工日記可以說是城市浪人夏天的重頭戲,並以一場分享會揭開序幕,張希慈的開場短講,是為大學生特別設計的內容,她針對避免畢業後的求職困境提出了許多建議。

準備充分 求職有自信

張希慈雖然畢業後就創業,但她也曾有求職經驗,「我在大四快畢業時,準備了一份履歷,還請許多專家和朋友幫我看過,修改整理好中英文的履歷後,我寄給一位景仰的大學社團前輩,跟他說我非常敬重他的工作,雖然沒有開放職缺,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到貴公司服務。」對方看完,覺得張希慈更適合另一個位於香港的工作機會,而且薪水與發展都會更好,於是幫她轉介推薦。

「於是我就去了香港面試,過程雖然很順利,但我卻拒絕了那份工作,主要是覺得在工作價值等各方面,都不適合。」可能有人會覺得拒絕這份工作很可惜,但她認為自己能拒絕的原因,是「我知道自己不會找不到工作,這種認知來自我在大學做了各式各樣的準備,譬如說打工的經驗、人脈、對職場環境的知識等。」

她認為求職若要成功,過程中需要具備精準的人脈、基本禮儀與表達力以及求職前的準備。而拒絕工作時,她會根據以下幾點做判斷:一是詢問前輩的職涯經驗、二是分析自己的特質、三是找到自己最在意的價值。當然也因為大學時的充分準備,讓她有安全感,不會戀棧。

但現今的學生們多半都不懂得要提前準備,這與台灣的社會環境有關。通常人才養成包括生活管理、環境探索、夢想找尋、生涯抉擇、實務能力培養等步驟,在歐美國家都是從小一步一步進行,但在台灣,大學之前每個人生活中都只有讀書考試,其他的項目都留到大學時才開始養成,她描述國內外的不同,並很實際的建議「既然現況已經如此,只能從現在立刻開始準備。」

資源就在身邊 只要你積極發掘

談到要如何準備,張希慈表示,其實周遭的資源很多,如主播營、體驗營這類的「短期營隊計畫」,密集度與強度都高,短時間可以快速認識某職業或者擁有基本體驗;也有幾小時到一天的「講座、論壇、工作坊」可以訓練某種技能。又或者「訪學交流計畫」透過留遊學快速認識異地環境,較能思考自己還欠缺什麼。

張希慈建議在學校中就要開始準備,尋找身邊的資源並且利用,以幫助自己找到方向與適合的工作。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葛晶瑩

張希慈建議在學校中就要開始準備,尋找身邊的資源並且利用,以幫助自己找到方向與適合的工作。

如果有經濟考慮,那就要好好利用學校中免費的諮商輔導,可以深入認識自己,她建議大家要多利用學校輔導室,無論是自我探索、生涯諮商都有幫助。也可以從校園之外的世界去找尋更多體驗機會,像是參加一些企業贊助的圓夢基金活動或者競賽計畫。

走入工作現場 親自體驗環境與氛圍

「其實,大多數人探索的困境,通常是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譬如說我對社會企業有興趣,我對非營利組織有興趣,然後呢?若不是相關科系,也沒有經驗,就不得其門而入。」這是張希慈觀察到的狀況,此時,人脈與社群就更顯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城市浪人要跟國泰人壽一起做百工日記,因為當我看到這些問題後,覺得應該要做點什麼來協助他們,利用參與百工日記,不但可以探索自己,也能增加對於職場現場的認識。」甚至可遇見領進門的師父,或找到人生導師。

百工日記去年參賽者張雅婷、楊宜琁、吳庠澤(由左到右)來到分享會現場,分享他們參加挑戰賽的經驗與收穫。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葛晶瑩

百工日記去年參賽者張雅婷、楊宜琁、吳庠澤(由左到右)來到分享會現場,分享他們參加挑戰賽的經驗與收穫。

楊宜琁和張雅婷是之前的參賽者,一起完成了15項任務,遇見了數十位職場人,記錄了50篇心得,她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因為認識很多前輩,拓展了人脈,也因此資訊量大增,也更能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彷彿世界被打開。」其中楊宜琁由於想要從事奢侈品產業,一直沒有途徑可以了解,沒想到透過實習單位前輩的介紹,讓她得以接觸到國際精品店的工作人員,深入了解運作模式、生態,職位與職缺有哪些,如何進入產業等資訊,若是沒有參加百工日記的活動,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

吳庠澤參加後的心得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比知道自己要什麼更加重要。雖然參加後我還是會迷惘,但我還是去嘗試,才能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用刪去法找到自己想要努力與用心的地方。」參加百工日記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轉折點,使他們更有勇氣去嘗試新事物,更有勇氣做決定。

這天,也吸引了對百工日記有興趣的同學前來聆聽分享與賽制說明,主辦單位表示,2019百工日記挑戰賽自6月3日展開報名,延續過去的任務模式,參賽者將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以組隊的方式完成自我探索、半日實習、叩問旅者三大類任務。透過撰寫體驗心得與觀察,每個人將重新檢視自己的熱情所在,並在過程中更進一步認識原本陌生的職場世界。

百工日記專案經理阿澤正在說明報名的流程與賽制,熟練的統籌活動進行,完全看不出來他是個大三學生。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葛晶瑩

百工日記專案經理阿澤正在說明報名的流程與賽制,熟練的統籌活動進行,完全看不出來他是個大三學生。

設計百工日記的目的是希望讓職涯探索跳出紙本問卷,讓學生們走入實際的職場,透過行動來發掘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事情,發掘台灣有哪些職業類別、工作環境與氛圍,無論是履歷撰寫、面試、訪談等,甚至職場內的眉角,都能從專業工作者身上獲得解答與建議。

參賽者要把握機會  用心參與

前來分享的三位都表示,不管是想要探索哪個面向,只要用心去參與,收穫一定會超過想像。他們認為參加百工日記之前要先做足準備,先上網去了解實習單位的所有資訊,到時候在實習現場才能把握時間深入交流。

百工日記活動中將會遇到270位同輩的成員,透過這個社群一起學習成長,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Photo Credit:圖片提供/百工日記

百工日記活動中將會遇到270位同輩的成員,透過這個社群一起學習成長,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此外,百工日記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大家可以認識跨領域的同輩朋友,一定要好好把握,互相學習,不但要成為朋友,甚至有機會能成為夥伴。最後是最簡單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最好能空出三週的時間,專心一意進行,才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務,帶來更多的收穫。

想要報名或者對百工日記有興趣的人,可以到百工日記官網獲得進一步資訊。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楊之瑜

追蹤 未來大人物臉書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人物簡介

現職: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執行長
關心領域:教育、職涯

「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共同創辦人, 希希嚷嚷的那些日子部落格作家,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獲選2017 Forbes 30 under 30 亞洲青年社會企業家代表。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