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你在法客!同婚法募資3hr達標300萬 直逼博恩美尻的「法律白話文」

第一次聽到法白的名字,是從一名法律人的口中說出:「法律就是法律,為什麼要白話文?」語意間充滿著不信任及質疑,忍不住去搜尋了這個團體,發現他們在做的並非只是「翻譯」法律文字。而是讓法律通俗化、易懂化,不再只是六法全書。就像法白的著作《江湖在走,法律要懂》那樣,理解了吧!

Dec 28, 2021
Photo Credit - 法律白話文


文:呂品逸

這天,與《法律白話文》(以下簡稱:法白)約在位於台北市區的辦公室,蜿蜒的樓梯有種探險般的神秘感,讓人忍不住期待,甫奪下卓越新聞獎的Podcast節目《法客電台》,是在什麼樣的地方誕生的,創辦人楊貴智親切跟我打招呼,渾然不似電視劇中穿著律師袍的律師那樣嚴肅。

法律白話文運動不是在翻譯法律文字,「這是對我們的理解錯誤,我們不是要追求在法條、契約或判決書都要寫得簡單易懂,而是通俗知識的傳播。」楊貴智這麼說。

法律白話文團隊(由右至左依序為楊貴智、徐書磊、許珈熒、廖伯威)。

Photo Credit - 呂品逸

法律白話文團隊(由右至左依序為楊貴智、徐書磊、許珈熒、廖伯威)。

通俗化法律不瞎子摸象 

法庭上板著臉的法官、西裝革履的律師、或是一本厚重如高牆的《六法全書》,這些恐怕是大多數人對法律的印象,一般人往往恐懼於艱澀的法律條文,而忽略了法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通俗的目的是給大家一個問題的意識感,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解決問題。」楊貴智解釋,或許有人會認為法律知識的通俗是沒有必要、甚至有害的,但對他來說,知識如果不能夠讓大家理解,那麼就沒有意義,一旦理解了,才會發覺要往哪個方向尋找專業的協助。

「大家沒有概念就只能瞎子摸象,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楊貴智也舉例,一般民眾不可能去理解人體的每個細部構造,但至少知道頭痛、肚子痛要先去醫院看哪一科,「總不可能看了醫學雜誌,肚子痛就自己開刀吧!」這個例子太有畫面,讓人不禁莞爾。

楊貴智沒有律師給人的刻板印象,言談中活潑、親切。

Photo Credit - 呂品逸

楊貴智沒有律師給人的刻板印象,言談中活潑、親切。

太陽花+服貿議題成契機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改變了很多人對於社會議題的看法,當時仍在學的楊貴智,有感於學運的引爆點「服貿協議」明明是法律議題,社會上討論的聲音百百種,卻不見有人以法律觀點切入,因此與夥伴成立了《服貿科普文計劃》,讓人從法律的角度理解整件事情,沒想到卻意外引起討論。

隨著抗議群眾撤出立院,太陽花學運也在爭論不休下逐漸落幕,楊貴智與夥伴們卻意識到,不僅僅是服貿議題,台灣社會在各類議題的討論中,往往流於政治、意識形態,缺乏法律觀點。

「有沒有可能做一個網站、一個媒體,讓大家覺得我們的法律觀點是可以信賴的?」就這樣,《服貿科普文計劃》的終點、成了《法律白話文》起點。

法白成員年輕,受眾也大多是國高中、大學生。

Photo Credit - 法律白話文

法白成員年輕,受眾也大多是國高中、大學生。

草創期維艱抱著可能會餓死心態撐著

法白成立之初,楊貴智先從身邊找人才,創意長廖伯威是楊貴智在東吳的學弟,當初因為對圖像設計有興趣而被拉進團隊,沒想到一待就是6、7年,在廖伯威的努力下,法白將法律觀點、議題視覺化,在社群中累積了不少聲量。

而負責外部業務洽談的徐書磊,是法白的元老之一,他也是法白第一個有領薪水的職務,回憶起當時,他開玩笑地說:「一開始大家都抱著會餓死的心態支撐。」但隨著法白的成長,大家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漸漸對法白有了不同的想法,也激盪出更多火花。

徐書磊(左)是法白第一個有領薪水的「職員」,也是楊貴智(右)的好友。

Photo Credit - 呂品逸

徐書磊(左)是法白第一個有領薪水的「職員」,也是楊貴智(右)的好友。

同婚法募資3小時暴衝達標直逼博恩美尻

時間來到2016年,已成立2年多的法白,碰上了「同婚法」(即〈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的爭議,整個社會都為此爭論不休,法白也在臉書上寫了多篇文章,闡述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

當時反對同婚的族群掌握了大多社會資源,時不時刊登電視、報紙廣告宣揚反同婚理念,有些過於偏激、甚至誤導的言論,讓支持同婚的一方為之氣結。

楊貴智回憶,當時正苦惱著如何讓法白在「同婚法」的議題上發揮影響力,突然看到一名粉絲表示,法白在臉書上撰寫了許多文章,但反對同婚的群眾,大多是看報紙、電視的那群人,並詢問法白是否有計畫把這些法律意見放上報紙,而不是只在同溫層發表。

粉絲的建議讓楊貴智與夥伴瞬間開竅,「總是要讓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資訊,有機會接觸以往無法接觸的族群。」於是眾人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內容怎麼樣呈現在報紙上,才對於中高齡的民眾最友善,並計畫以網路募資的方式達成目的。

「一開始我們其實也不認為這會成功。」楊貴智坦言,法白當時知名度不高,突然跑出來說要300萬元買報紙廣告,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雖然法白夥伴們也覺得機會很小,但總得試試,就決定做看看。

當時楊貴智和法白的夥伴們一起去台東路跑,一群人趁著空檔把網站資料「生」出來,在回程的火車上,正式讓募資上線,沒想到募款成功的EMail通知一路上「叮叮咚咚」沒停過,火車還沒到松山就已達成300萬元的目標。

「大概就跟博恩的美尻差不多快。」

楊貴智回憶當時情形,忍不住大笑,從他充滿驕傲的神情,看得出整件事情給了他與法白夥伴相當大的鼓勵。

論死刑殺與不殺在邏輯

從默默無名,到如今在臉書上擁有17萬粉絲,法白在網路上討論了上百個議題,但每每提及「死刑」、「廢死」,總會引起正反兩派激烈論戰,面對國家是否可以用法律殺人的爭議,楊貴智嚴肅地說:「當你用殺人作為處罰方式的時候,你也是在殺人。」

法白常舉辦講座活動,吸引年輕人前往討論法律議題。

Photo Credit -法律白話文

法白常舉辦講座活動,吸引年輕人前往討論法律議題。

楊貴智強調,犯錯的人必須受到譴責、處罰,但不等於可以被用任何方式對待,他也坦言,許多人都覺得:「因為他殺人了,所以我就可以殺他!」這種處罰沒有界線的思維,讓法白在溝通「死刑」的議題上困難重重。

「但既然大家不認同殺人這件事,為什麼可以認同用殺人的方式來處罰他人?」楊貴智語重心長地說。

跨平台深耕內容談未來

法白近幾年逐漸將重心放在IG、Podcast上,不斷找尋適合年輕人的閱聽習慣,沒想到因此闖出一片天,更獲得新聞界十分重要的卓越新聞獎,為何選擇的是Podcast、而不是更大眾的YouTube?

楊貴智強調,大家都想在網路上找到答案,但法白想告訴大家的,是「如何找到答案」的過程,「重點是法律怎麼思考,而不是在於法律要怎麼用。」他也坦言,在Podcast上可以與來賓討論較深入的內容,YouTube往往會流於個人觀點。

法白的Podcast《法客電台》大受歡迎,甚至拿下卓越新聞獎(右為來賓馬世芳)。

Photo Credit -法律白話文

法白的Podcast《法客電台》大受歡迎,甚至拿下卓越新聞獎(右為來賓馬世芳)。

這幾年加入法白團隊的執行編輯許珈熒也說,近年陸續有聽眾或讀者反饋,是藉由法白才接觸到某些議題,甚至至今仍持續關注,讓人體會到法白的這些討論,是真正有影響力的,這時坐在一旁的廖伯威與徐書磊也點著頭表示贊同。

在法白的這些年,楊貴智坦言就是一直不斷嘗試,除了FB、IG和Podcast外,法白也嘗試過推特、噗浪甚至今年初爆紅的Clubhouse,只要有趣,他們都想試試看,至於未來,除了持續成為大家討論法律的平台,也希望凸顯媒體的角色,試著做出屬於法白風格的調查、專題報導,讓大家更能去思考與討論。

更多法白觀點~
不斷推動法律對談、公開談論的「法律白話文」,也在關鍵評論網媒體持續發表更多法律、專有名詞解釋等議題,為關鍵評論網駐站專欄作家。
一起看更多法白觀點~法律白話文運動 PLM

責任編輯:陳淑玲
核稿編輯:王銘岳


關心領域:教育、法律

讓法律知識成為每個人的後盾。 法律白話文運動由各領域法律人組成,除了在網站穩定產出專題文章外,也在 Facebook、Instagram、Podcast 「法客電台」推出企劃及專案,促進法律科普及社會議題的討論。曾出過四本書、舉辦多場實體活動。成員們分別在不同的職位上各司其職,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專長,但都抱有同個心願——透過白話文的方式傳播法律知識,改變台灣的法律文化。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