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為我的海做些事1】這座距本島10秒的離島,用海洋替台灣拿回3座國際大獎

為什麼西班牙、荷蘭、日本人都搶先建設佔領基隆和平島地區?而這座離台灣最近的小離島為何又能年年拿下國際大獎?你以為認識的基隆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喔!

Apr 15, 2022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還想為我的海做些事
被海擁抱的台灣,人人都該是熟悉海洋的一份子。然而許多人不但不熟悉海、怕水、甚至幾乎不了解海。而有這樣一群人,在基隆和平島、花蓮七星潭等地,正積極熱情在為自己的大海多做些事,用自己的方式讓海洋永續,邀請更多人一起來加入中。

和平島,這座距離台灣75公尺、開車不到10秒可跳島、土地75公頃、離台北只要車行45分鐘的「小島」,可說是全台最容易到達的離島。沒有其他大離島這麼熱門與繁盛,卻默默地用永續旅遊、用海洋議題,幫台灣拿了3座國際大獎。

小巧離島卻能遇見西、荷、法、日大航海痕跡

這座佔地約只有「2.8座大安森林公園」大小的和平島,真的是座島,說得上是距台灣本島最近的離島。1935年日治時期興建了全台第一座跨海大橋「和平橋」(舊名基隆橋)之後,離島感消失,只需10秒的距離就能跳島。而因位處基隆臨海重要地位,小小一座島竟是大航海時代兵家必爭、必建設之地。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佔領基隆時的各國世界舞台便從和平島開始。西班牙人1626年登陸基隆,在這小島所在位置興建起防禦與經貿交易功能的聖薩爾瓦多城、三座堡量及諸聖修道院,當時教堂、商家貿易等交流繁盛。爾後1642年再由荷蘭人佔領,將名字改為「北荷蘭」;之後在1884年清法戰爭也被法國佔領過數月;1895年甲午戰爭後再由日本人佔領。

一座小島卻是佔據台灣時的必要建設之地,足見位置之重要性。而這些過往的歷史痕跡更在如今島上的各處可見痕跡,如考究而出位置就在現今和平島公園停車場與遊客中心的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砂岩山丘裡的蕃字洞是荷蘭人刻畫的遺跡,島上設有琉球漁民慰靈碑以及供奉海難身亡的日本琉球居民的萬善祠,離和平島不遠更有一座法國公墓......都足以見證著和平島過往的兵家必爭。

仿造聖薩爾瓦多城建設的是遊客服務中心。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仿造聖薩爾瓦多城建設的是遊客服務中心。
和平島公園內的「琉球漁民慰靈紀念碑」。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公園內的「琉球漁民慰靈紀念碑」。

從被遺忘的基隆沈睡小島甦醒到成為國際地標

然而這些仿若聯合國集合式的國際歷史印記,並沒有讓和平島接續成為繁盛之地,經過日本人建設、國民政府接管後的和平島曾是北部最大的漁港之一,但隨著漁業沒落、人口外移,對外聯絡道路單一的和平島彷彿瞬時停了下來,島上居民老化、最深處的和平島公園區域更被荒煙雜草淹沒,很多基隆人甚至想到和平島就會把那裡視為危險海域、髒亂劃上等號。

2013那一年,基隆土生土長的囝仔黃偉傑回到家鄉,經營旅遊業、年輕熱情又有活力的他想著,難道從小玩耍到大、孕育自己成長的大海就只能這樣沉睡去?他毅然接下海角樂園(和平島公園前身)經營伴手禮的店家,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那當下,開啟了「想為自己的海多做一些事」的夢想。

基隆囝仔黃偉傑返鄉開啟了一條和平島的永續之路。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基隆囝仔黃偉傑返鄉開啟了一條和平島的永續之路。

他實際到海邊去跟著海女婆婆、海男叔叔不怕辛苦地求學海洋的知識,開始一步一腳印地蹲點和平島,用年輕人的思維試圖翻轉這個髒髒舊舊的地區。2018年,他們標下和平島公園為期10年的OT經營權,無窮盡的創新思維在他腦海裡快速流轉,是時候該揮別和平島黑色面紗了。

黃偉傑找來一群跟他一樣的基隆囝仔,針對環境教育、觀光旅遊、海洋產學教育開始用嶄新的方式推廣,例如基隆東北角沿岸海女婆婆日日在岸邊採集的石花凍,他們經過與第一線的合作與篩選後,選用最好的海藻膠鳳尾石花菜來製作,做出直接在現地販售就可即食的「鳳尾脆梅石花凍」,除了喚醒同為海港兒女舊時夏天零食的記憶外,更重要的是與海女簽定契作,反向地保障了在地人生活的經濟來源。

導覽時還可看見海女採集,這是公園內開放地方居民保有過去日常,入園採集海菜的理念,與地方共好。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導覽時還可看見海女採集,這是公園內開放地方居民保有過去日常,入園採集海菜的理念,與地方共好。

更在他們逐一揭開地景地貌面紗後,逐一發掘出了荒草掩沒底下的精彩岩石地貌,十大守護岩、阿拉寶灣、神秘地質地帶等,也因為長期無人沓至卻也得以完好保存。

永續旅遊:讓你的足跡成為地方發展的一部分

當然團隊改造的內容不僅於此,他們整頓和平島公園園區、以「地方美學」為老景點賦予新生命,打造「國際永續旅遊島」,除了遊客服務中心與廁所的基本設施增修外,園區裡外均維持大自然海浪拍打而出的原始景觀。園內建設也在觀光需求與永續發展間取得平衡,呼應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十二項(SDGs 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發展讓遊客在觀光消費同時,就能支持地方文化、環境和就業的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

永續旅遊怎麼做呢?和平島公園從線上到線下做起。改造的第一步,團隊將這裡的地貌「基隆八景——社寮曉日」(社寮為和平島舊名)振興,同時也被選為全球最美日出秘境的意象轉化為Logo的設計,幾何圖樣裡蘊含著星空下有海蝕奇岩、海岸島嶼上富含豐饒生命,讓日出、星空、島嶼圖樣化成無盡語言,也成為國內外旅人認識新和平島公園第一步。

獎項的肯定讓團隊的努力躍上國際。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獎項的肯定讓團隊的努力躍上國際。

接著,旅遊與地方人文歷史的串連遊程才是重點,以過去推動的「水路之旅」為例子,與旅行社合作推薦遊客先從基隆小艇碼頭出發,沿著古代航海之路認識和平島與基隆港的過往大航海時期重要性,沿途經過西班牙、日治時期古蹟都化成現地活教材;接著在和平島上岸沿途漫步了解漁港、漁獲甚至走入餐廳吃現地捕撈的新鮮滋味;最後走入和平島公園內,由在地導覽員領路走入和平島神秘地質區域,看生痕化石痕跡、找十大守護岩,眺望遠方大船入港、基隆嶼與海岸澎湃等,甚至還會遇見前來工作的海女婆婆或海男叔叔。最後走入遊客服務中心,拿取一份石花凍並深刻理解「吃在地最對味」的巧思。

當然,永續旅遊裡最困難的要屬「遊客認知與願意身體力行」的部分,和平島公園裡即使面向親子遊客,仍然推廣著不使用一次性塑材,如勸導使用共享杯、自己攜帶水瓶裝水等;園內的大海游泳池沐浴更衣的設施,也改以提供沐浴鹽代替沐浴乳,降低土地水資源的負擔。園區內受保護的岩石地質區域也須經過定時、定量的人數透過解說才得以進入,珍貴的阿拉寶灣地區更是每年5-9月才開放進入,除安全考量因素外、更是不過度開放、不過度盈利的永續作法。

季節限定的美景-豆腐岩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季節限定的美景-豆腐岩
十大守護岩

Photo Credit - 和平島公園

十大守護岩

距本島10秒的和平島用海洋替台灣拿回3座國際大獎與認證

喊著「國際永續旅遊島」的大目標,和平島公園並非只有純粹說說而已,更是徹底實踐著。2018年率先獲得國際Svayam共融環境全球中心頒發的「最佳無障礙觀光景點獎」,2020年成為台灣第一個榮獲新加坡G ood Design Winner大獎的國家風景區,同時還成為亞洲唯一取得國際永續活動認證 國家級景點(ISO20121)。

這座原本只被當地人認為烤肉泡水的地方,在短短幾年內,倚著海洋環境的優勢、歷史文化豐沛痕跡以及永續旅遊推動與實踐,用這3座國際獎項與認證以及國內眾多獎項的肯定,讓國際看見了屬於小島也能散發的強大海洋力!

延伸閱讀:
【還想為我的海做些事2】女子海洋力,黃紋綺:有沒有可能,用人人都吃對魚的方法一起行動救大海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