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卻樂觀啟動另一種從醫人生,陳宥達推社會處方籤以閱讀接住遲緩兒

20幾歲正是花樣年紀的陳宥達,在遠赴非洲參與志工醫療後,卻被老天開了個玩笑,罹患癌症。但他卻樂觀的展開了很不一樣的人生,他創立「展臂閱讀協會」期盼用「閱讀處方籤」解決偏鄉遲緩兒問題。

Jul 15, 2022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美國有間全世界最有名治療兒童癌症的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更有一間特別的「波士頓醫學中心」,是把貧窮當成癌症來醫治的醫院,醫療人員發現貧窮家庭的兒童因為缺乏後天刺激,發展遲緩比率較高,因此在診間發起推廣兒童早期閱讀計畫,撒下一顆閱讀的種子,讓閱讀也能成為處方籤。 而努力在台灣耕耘這份嶄新醫療觀念的,是年紀僅30出頭,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的「陳宥達」。

一切樂觀啟動卻是因為罹癌開始

來自彰化、大學就讀台北醫學院的宥達,自小有個熱心助人的夢想,他在大三那年跟著台灣路竹會與醫療團前進非洲馬達加斯加義診;返台後正熱血的他卻被老天爺開了一場玩笑,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癌,隨之而來繁複且痛苦的醫療過程卻沒讓他喪志,他反而樂觀地想著:「非洲小孩這麼多需要幫助的,而自己卻在醫療資源相對充沛的台灣,已是幸運的人了。」

於是他積極努力治療,並且決定好好把握自己人生,想做的事不能拖,他要多多看遍這個世界、參加義診。就在當實習醫師即將畢業那年,他決定放自己一個長假,暫緩住院醫師訓練,實踐內心的渴望,跟隨由北醫張耀懋老師提出的「史懷哲2.0返轉台灣在地深耕計畫」前進高雄偏鄉那瑪夏。原本兩個月的長駐計畫,卻讓宥達找到可以將醫學院所學,用以改善當地衛生的機會,他將駐點時間延長到半年。 

宥達回憶當時的想法:「服務不必到天涯海角,莒光號到得了的地方,就有無數雙眼期盼著。」台灣偏鄉需更多醫療資源投入。
醫療服務不用去天涯海角,台灣就有好多偏鄉極需服務。

Photo Credit - 陳宥達醫師

醫療服務不用去天涯海角,台灣就有好多偏鄉極需服務。
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2022未來大人物徵件中,即刻提名》
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2022未來大人物徵件中,即刻提名》

教育與衛生攜手合作的嬰幼兒閱讀推廣模式

宥達抵達那瑪夏地區後發現,如同台灣很多偏鄉部落的狀況一樣,有不少隔代教養家庭,宥達分享:「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發展遲緩兒比例約為6-8%,但在台灣偏鄉幼兒疑似發展遲緩的比例甚至高過27%。」然而老一輩不見得看得懂字,該如何推廣親子共讀? 即使有好的童書送到手上,也可能會被笑說:「童書紙板很厚,很適合拿來晚上烤肉!」

為此,宥達翻譯Reach Out and Read(簡稱ROR)相關科學文獻,與在地衛生所醫療人員合作試行,依照當地文化不斷調整,用最簡單、適合在地方式進行。醫療人員從診間鼓勵家長儘早和孩子共讀,並給予家庭童書,鼓勵家長以母語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 搭配建置候診閱讀空間,培訓閱讀志工參與服務,發展出一套屬於在地的「展臂閱讀模式」。

陪伴親子打開分齡閱讀的書籍,醫療人員可從各種互動中觀察評估出兒童發展現況。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陪伴親子打開分齡閱讀的書籍,醫療人員可從各種互動中觀察評估出兒童發展現況。

為什麼是由醫療人員來開立「閱讀處方籤」呢?宥達進一步解釋,這是一套專業的醫療評估,從打開書本閱讀開始,在翻書、看圖、說話的過程中,醫療人員觀察兒童發展狀況的最好時機,如運用布書揉捏起來的聲音,可以觀察寶寶是否能轉向聲源,脖子轉動時肌肉的狀態。打開圖畫書時,兒童視線是否隨著書本移動、共讀過程是否有眼神交流、翻書動作、語彙表達情形都是觀察重點。而受過訓練的醫療人員,在看診時會更注重兒童發展評估這一塊,能提升醫療品質。

宥達居家訪視的過程裡,當然也曾遇到許多困難點,「有一戶家庭是由阿嬤一人照顧5位孫子,完全看不懂中文的阿嬤從沒看過書,原本抗拒的她當我拿出所有書時竟眼睛一亮,指著一本畫有貓頭鷹的繪本說:『有人懷孕了』。」當下宥達才了解,貓頭鷹是布農族的送子鳥,是會帶來懷孕的喜訊。有這個教學相長發現後,宥達試著鼓勵阿嬤,共讀不一定要把整本書唸完,把自己或孩子有興趣圖片當成引子,說生活裡的智慧與意義,就是最好的故事。後來阿嬤還會主動帶孫女到圖書館借書,要回家一起跟孫女看圖說故事,宥達興奮的說:「這種感動就是支持他持續努力的動力。」

宥達有了偏鄉長駐的寶貴經驗後,下半年更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跟隨ROR創辦人祖克曼(Dr. Barry Zuckerman)開始學習,期望把在美國已經行之有年的模式完整學習、並期望複製回台灣付諸實行。 

回台後,宥達創辦台灣展臂閱讀協會,他心中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偏鄉醫療X親子共讀」的閱讀處方籤時代該在台灣實踐了。

宥達回想著自己曾經二度赴美進修,在波士頓醫學中心學習,包括如何運用童書作為工具評估兒童發展、給予不同年齡兒童共讀技巧,以及如何串聯衛生與教育單位資源的嬰幼兒閱讀社區共好模式。這樣的跨越衛生、教育、社福的團隊合作,建構以預防醫學角度出發,在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機給予一帖閱讀「藥籤」,以「閱讀為醫囑,童書為處方」持續為台灣下一代健康努力。

展臂閱讀協會張開雙手牽起聯結

如同設計logo一樣的初衷,掛著聽診器的飛鼠展臂飛翔的意象,如同醫療人員為學齡前兒童家庭打開一本童書,為孩子開啟一個世界,把閱讀這顆種子種進每戶偏鄉家庭裡。

臂閱讀協會推廣的閱讀處方籤有著「ABCs原則」:一個A是Assessment用童書評估兒童的閱讀素養萌發狀況。兩個B則是Begin with a Book在看診的一開始就拿出適齡童書,而不是將童書當禮物於看診結束時發送。。三個C則是Connecting Children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ty幫助孩子建立與父母和社區的連結。

透過展臂閱讀協會的引導,串連地區資源需要與被需要的連結也是一大重點。

Photo Credit - 陳宥達醫師

透過展臂閱讀協會的引導,串連地區資源需要與被需要的連結也是一大重點。

近期,宥達將閱讀為藥籤的概念,進一步延伸為具有全人醫療角度的「社會處方籤」。在居家醫療時,能看見的比診間的更多,深究每一戶家庭成員生病的原因,可能來自於許多影響健康的因子,如衛生條件不佳導致皮膚病、貧窮導致營養不良、缺少社交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照顧者忙碌導致孩童缺乏安全感、社交距離衍生疏離感…以上問題,給藥不見得能解決,因而萌發出「社會處方籤」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來應對。

有些疾病並非大量用藥才是唯一標準,醫療人員與社區合作,從醫療為媒介,連結社區資源,來實踐社會正義。

斜槓跨域發展,永續向前行

年紀輕輕的宥達現在有著多重身份,他除了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外、也擔任教學長培育年輕醫師、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USR社會處方箋計畫主持人,更擔任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

身兼多職的宥達,脫下白袍剛離開醫院診間,就要立刻進校園教書。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身兼多職的宥達,脫下白袍剛離開醫院診間,就要立刻進校園教書。

總是說自己幸運的宥達分享,自己一路走來也靠著很多人的支持與鼓勵,當年一群去非洲及台灣偏鄉義診的「路竹會」熱心腸的人脈開枝散葉,從募書達人、林芳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李映慧老師給予的第一箱童書,直到現今各方協助,展臂閱讀協會已提供上萬本童書支持醫療人員開立閱讀處方。他更精進企劃撰寫與執行能力,榮獲兩屆Keeping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同時自己身處的北醫體系也認同這份理念,更在2021年出版的「與世界一起變好:北醫大實踐SDGs的故事」中,專篇章節介紹該計畫推行現況。

至今,展臂閱讀協會已在偏鄉舉辦了近百場推廣講座,讓超過一萬多位醫護人員、家長與特教老師都能理解親子共讀及早推廣的重要性。

宥達說:「展臂閱讀目前展開2.0計畫,除了小朋友外,更開始往社區擴散到老年人。透過特別的『語言環境分析系統(簡稱說話計步器)』將社會處方箋成效數據化,結合多元評估從環境、營養、衰弱、認知等面向,為個案提供量身打造的健康促進計畫,並帶領北醫學生成為link worker,連結社區資源:圖書館、親子館、活動中心、營養相關食堂等,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以貼身的「說話計步器」測量出整天的互動頻率換算而出的數據,成為評估依據再來開立更精準的「社會處方籤」。

Photo Credit - 陳淑玲

以貼身的「說話計步器」測量出整天的互動頻率換算而出的數據,成為評估依據再來開立更精準的「社會處方籤」。

宥達是台灣唯一一人赴美參與學習ROR計畫的醫療人員,從2015年偏鄉長駐到赴美進修,歷經2018年國健署政策支持,到2021年教育部與衛福部的嬰幼兒閱讀政策參與;目前宥達更與加拿大等國際醫療人員積極研究社會處方籤的定義與描述,期盼能及早達成國際共識。宥達一路走來,辛苦、挫折、質疑其實從來沒有少過,但他總是笑著面對,並真心覺得只要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宥達說:「我總時刻想著非洲之父史懷哲博士說過的『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已經開始尋求並知道如何服務他人的人。』」現在的他,正走在幸福且明確的道路上。

看更多: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FB

響應我們的倡議:
2022未來大人物徵件中!報名 / 推薦:2022becomingaces.thenewslens.com
訂閱未來大人物電子報,讓他們的勇敢故事陪你前行>>

責任編輯:江怡蘋
核稿編輯:王銘岳


現職: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
關心領域:社會進步、教育平權、親子共讀、老人伴讀

擔任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及教學長,卻也關心兒童閱讀。確信從醫療角度推廣早期閱讀是刻不容緩的事,創辦「台灣展臂閱讀協會」持續以醫療專業推廣學齡前的親子共讀。至今將親子共讀推廣至台灣各縣市超過60個偏鄉據點、8000個家庭受惠。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