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6%中學生根本不查證,學⽣⾃決媒體素養教育他們倡議該「師生共創、平等對話」

越來越多假新聞社會環境下,網路識讀、媒體識讀該從何時做起才足夠?台灣放伴教育協會一份報告裡指出,66%的中學生根本就不進行查證動作。而他們也站出來倡議對於此該要「師生共創、平等對話」才是校園媒體素養教育該走的路。

Dec 23, 2022
Photo Credit -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2022未來大人物「台灣放伴教育協會」日前舉辦「學⽣⾃決媒體素養教育建議書」座談會,藉由「2022 學⽣媒體素養調查結果」發現⼤多數中學⽣認為⾃⼰對於錯誤訊息有判斷能⼒,卻有超過66%的學⽣很少進⾏查證。中學生代表更提出校園媒體素養教育應推廣「師⽣共創」、「平等對話」精神。

學⽣媒體素養調查報告

放伴於2022年9⽉學⽣媒體素養調查中發現, ⼤多數學⽣⾃認有判斷能⼒,卻很少真的查證。理事長王孝成指出,學⽣主要獲取的管道是網路,約佔75%,其每⽇使⽤網路的平均時間達到5.09⼩時,最主要的網路管道前五名是YouTube、IG、LINE、FB、TikTok。⽽學⽣們使⽤網路的主要⽬的是聯絡朋友和娛樂休閒、分享有趣影⾳,卻很少關⼼時事。他進⼀步分析,⼤多數⼈(63.7%)認為⾃⼰「總是或常常能判斷出錯誤訊息」,但卻有 66.4% 的⼈「幾乎不曾或偶爾使⽤查證⼯具」。也就是說,儘管⼤多數學⽣⾃認有判斷能⼒,卻很少真的查證。

另從問卷結果也可發現,學⽣「最信任」老師提供的資訊,卻「最少」與老師討論假訊息,這也是令⼈省思的反差。⽽網路使⽤上,學⽣們最擔⼼的問題是「個資外洩」,其次為「被錯誤訊息影響」和「⾦錢詐騙」。⽽從學習經驗來看,關於判斷來源、事實查核、邏輯分析等資訊判讀能⼒的培養,則是在校園媒體素養相關課程裡最少接觸到的內容。

延伸閱讀:辨別假新聞可以從這樣做起
花一晚創出全台30萬人LINE裡的阿姨!徐曦:美玉姨是膠水,黏著事實打破假訊息
當群組裡傳來假訊息, Cofacts 真的假的:勇敢查核並做個識讀者吧!

假訊息充斥媒體識讀力該從小做起

與會的立法委員林楚茵表⽰,現今網路時代下每個⼈都是媒體⼈,媒體持續演進,但整體素養能⼒有沒有跟著進步是很重要的問題。她更提到,已去函了解教育部未來即將發布的媒體素養教育⽩⽪書,並認為⽩⽪書應該放入今天學⽣們提出的錯假訊息等問題,未來對於媒體素養教育也應持續滾動調整。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會董事長羅世宏表⽰,放伴的調查精準地指出媒體的問題,並認為具體解⽅之⼀就是要推動優質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現今政府對媒體產業的長期投資不⾜,就無法促進產業的前景。

國立臺灣師範⼤學副教務長林⼦斌呼應放伴的調查結果和學⽣建議書,認為師⽣共備模式是很值得期待的教學改變。他也提到,例如與放伴合作課程設計的桃園南崁國中,桃園因此也成為台灣唯⼀有媒體素養輔導團的縣市,這樣的成果應該持續推薦到更多縣市。

有鑑於此,放伴於2022年10⽉29⽇⾄30⽇間,邀請來⾃台灣各地27位國⾼中學⽣共同討論,並從學⽣觀點撰寫「媒體素養教育建議書」,希望能作為教育部未來制定「媒體素養教育⽩⽪書」的補充。

中學⽣建議:「師⽣共創」、「平等對話」融入媒體素養教育
邀集學生與專家,一同討論這刻不容緩的問題。

Photo Cerdit - 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邀集學生與專家,一同討論這刻不容緩的問題。

來⾃彰化⾼中的吳同學認為媒體素養課程未受重視,甚⾄被跳過,也缺乏貼近⽣活經驗的實例演練,同時學⽣對於課程設計的意⾒仍較少被採納。⾃學⽣吳同學也提出課程⽬標的想像,應推廣「師⽣共創」、「平等對話」機制,學⽣們也應加強「⾃主」學習能⼒,必須了解老師只是引導者。中興⾼中蘇同學提出具體⾏動⽅案,認為師⽣都應積極改變,老師可透過對話⽅式引導學⽣培養思辨能⼒,學⽣也能更主動影響同儕的媒體素養能⼒。桃園⽂昌國中李同學則提到媒體素養可結合社團、選修課、彈性課程等,課程評量⽅式也應著重思考,⽽非正確答案。同時,校⽅也應該提供更多資源、簡化⾏政程序,引入校外資源、協助教師發展課程,社會整體也應更全⾯關注資訊操弄的影響。

響應未來大人物的倡議:
訂閱未來大人物電子報,讓他們的勇敢故事陪你前行>>

責任編輯:陳淑玲
核稿編輯:江怡蘋


現職:社團法人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關心領域:識讀教育、親子、課程

因為看見了在教室內對於社會及生活無感的孩子,「台灣放伴教育協會」成立於2020年,期望成為成為教學現場與各種議題的橋樑,與議題團隊、現場教師「相放伴」,並培力老師與學生具有現代社會的公民力。

最新動態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