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上開始販售「未來肉」、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宇宙食物時,身為現代人該思考的究竟是科技成就的成功、還是人類該悲鳴哀傷的開始?
煙蒂要5-10年才能分解,口罩跟寶特瓶都要450年才能分解。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海只剩下寶特瓶與塑膠微粒...鯨豚生物都不見了,只剩下難以分解的保麗龍、塑膠袋漂呀漂,200年後的世界,還有海嗎?
洪水、霧霾、森林大火…極端氣候的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各地,若是200年過去,我們的家鄉土地、風土還在嗎?「家」構築出的屋舍與心靈寄託,還會如同現在有一處居所的形式嗎?家鄉能夠永續嗎?
講座將邀請不同領域的「現代實踐家」: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公視我們的島《海之岸》導演柯金源、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與「未來大人物」這群正在為台灣未來樣貌努力做出改變的年輕人對談「選擇」能如何讓世界不一樣。
那年馥慈返鄉時被空中一朵朵愛心敲擊心房,那是澎湖的石滬、是澎湖文化也是歷史痕跡。「我們都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啊!」這個念頭引領她們走向「振興石滬」之路。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台灣也在2019年7月提出《台灣永續發展計畫》,以永續為名的行動包含永續城鄉、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減緩氣候變遷等17項 SDGs 目標正是世界浪潮。跟隨SDGs浪潮,人人都能即刻開始行動的「永續旅行」風潮也席捲而來。